做運動非「波牛」 入大學有優勢   網球員回流澳門分享經驗

    過去的父母可能誤以為做運動會耽誤學生升上大學的可能,但隨著社會對體育成績的重視,體育成績隨時成為入大學加分的武器,亦可以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大學生活。澳門網球總會理事長吳玉玲,以四名青年選手劉正文丶姚思儂丶梁穎詩及方子林的經驗鼓勵其他青少年球員:「基本上現在人人都會升大學,所以要以打好網球及學好英語為兩大目標,借此加分考入大學,甚至可以贏得獎學金,不失為一件光榮的事。」


吳玉玲(左後)及教練(右後),與(前排左起)方子林、劉正文丶梁穎詩及姚思儂暢談參與網球運動的得著。

以體育表現入大學

「這幾名球員的成績以及比賽表現佳,除了體能,網球亦是很好可以訓練思考和專注力,以考入美國的大學為例,當然最好是參加專業賽事,亦可以以打好比賽及考好托福兩大前提去申請入美國大學,成功的話可得到全獎學金又可以打比賽,是全國巡迴的比賽。美國最為普及的有游泳、網球、棒球及籃球。以澳門現在來講,如項目能與國際接軌,網球及高爾夫球是最有希望可以申請到。」

吳玉玲指學生們可以朝著入大學的方向,努力練習網球作輔助。

(左起)方子林、劉正文丶梁穎詩及姚思儂的認真態度,有助正面影響新一代球員。

網球成績佳獲全獎學

    以劉正文為例,她到西澳洲柏斯升中學仍有參加比賽,得到美國的教練欣賞,以全獎學金到美國升學,入讀紐約州立BINGHAMTON大學腦神經科學。劉正文表示:「在澳門和澳洲都有朋友這方式申請的,在美國有全獎學金又可以代表大學,早上六點練波到八、九點,再上堂,獎學金包住宿。兼顧學業和練習雖然辛苦,有時難捱,但能找到個平衡點,在大學生活識很多人,我在網球隊可以認識其他不同體育朋友。」

在大二有去打NCAA網球賽,劉正文每場都有機會上陣,面對外國人亦不怕有壓力,身高差一點但不算好大壓力。她強調:「要好好享受網球,可以帶給你很多東西。」

劉正文靠在栢斯時未有停過打網球,結果順利贏得美國大學的獎學金。

毋懼外國人高大

姚思儂中學畢業後去澳洲墨爾本大學,原定今年大學畢業的她,正考慮碩士主修職業治療或語言療。「我在大學加入校隊,學校會有多少資助。我之前在加拿大讀了一年,再轉到澳洲,每周末校隊會對其他俱樂部,又會有校運會等比賽,最初經過篩選加入,主要對手都是外國人。開始時對方很高大,像已輸了個勢,我覺得我的穩定性好些成為勝負關鍵。

    在澳門姚思儂打過學界以及一些青少年運動會、集訓等。她比較澳門和澳洲兩地,認為在澳門多人打網球,年齡層更大,但澳洲一般娛樂的人多,但打到出去比賽的人很少。

姚思儂打算繼續升學

校隊有不一樣的體會

在美國UCSD(加州學聖地亞哥分校),剛升上大二梁穎詩,主修人體生物學。「我用讀書的獎學金到美國,當時申請是以讀書加上打網球的成績便得到這一份獎學金的。到當地有個校隊公開招生,我便去了,覺得隊員不錯,與其他人打了三、四場比賽爭入到校隊。」

其實梁穎詩家人並沒有打網球,當年是梁爸爸見到報紙刊出有青少年網球學校招生所以叫她去。「爸甚麼都叫我去試,家人都不會打網球,當年八,九歲我超不想去呀,還記得選材日我在哭。」但現在卻很適應學習和比賽,年初更贏得一個可以巡迴參賽的機會,可惜遇上新冠肺炎,也只好回到澳門上網課,等待明年的機會。

梁穎詩無心插柳成為校隊選手

男子選手競爭更大

年紀最細的方子林在澳洲剛開學四個月,他在墨爾本與姚思儂同一個區,在大學讀產品設計。「我大學可以上網名報名入校隊,再叫我測試,這樣就入隊了。」從小跟父親在球會一起打網球,直到入網球學校,想不到在大學亦有機會入校隊,但他感到隊員的水平厲害得多。「隊友比賽可以打兩個小時,我都只打一個小時,男的選手強得多,女的可能與澳門差不多。尤其那些法國、希臘的隊友,他們水平很好。」

「我六月回來的,在澳門繼續訓練,在澳洲的訓練很多時是隊友對打的,主要學比賽時對抗和壓力,每周可練到三次,有不少球員是外國人,亦已分別回國了。」

方子林指國外男子網球員一般水平甚高

   現在四名球員一邊在澳門訓練、參賽及上網課,在等待時機各自回到校園上課,不過澳門場地的便利,教練的細緻指導以及在家千日好的體會,都令他們更珍惜每天的訓練安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