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精英運動員計劃 鎖定杭州亞運為目標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是勵志的語句,人人明白。搞體育的人更加清楚,背後還有萬丈高樓由地起,一山還有一山高。付出了一定有收穫、成績,問題在於你如何定義收穫、成績。


體局近來推出新措施


    體育局近來有新舉措,開始優化精英運動員計劃,幫助一些在亞運、世界賽、亞洲賽往績不標青的項目,去培訓精英運動員,並鎖定2022杭州亞運為目標,冀提升成績。儘管未見到成文的詳細制度,也算個好開始。


四年打地基未必可以


    以四年一度的奧運、亞運為一個訓練計劃週期,是正常及合理做法,但若以此,為一個項目的〝生死抉〞就有點不妥。希望大家明白,除個別少數有往績的項目外,澳門絕大部分項目乃業餘中的業餘,沒有高強度的訓練基礎,四年打地基都未必可以,想有突發猛進的成績並不實際。這涉及期望管理問題。


如何界定成績


    誠言,運動員用公帑去訓練,事前謹慎計劃,期間應洗則洗,事後評估效益,這些是必須的。而檢視體育運動,當然看成績,但何為成績?在不懂體育的人眼中,或許只有上頒獎台才算成績,且得看獎牌的顏色。但在我們眼中,業餘水平、基礎弱的澳門運動員,經幾年職業化訓練,實力肯定突發猛進,但成績就不一定能大幅提升。若做到前者,已可叫階段性勝利。澳門運動員在國際大賽晉到級、升到組,突破到之前的業餘困局亦算是成績。當然,這個〝成績〞會隨著實力提升而不斷有更高的要求,不會原地踏步。


做好期望管理


    要做到後者,變數就大了。既要看我們的自身努力夠不夠,也得看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是後來者,你發奮的同時,基礎更好的人家不會坐以待斃。當局及體育界有必要向社會做好期望管理,不要以為今天投入增加,明天自然有牌落袋。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