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揮着人類之幻想和創作力。有關 AI 的電影數不勝數,如 1984 上映之 The Terminator (未來戰士)和 1991 年續集 Terminator 2:Judgement Day (未來戰士續集); 1999 年之 The Matrix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2004 年之 I, Robot (智能叛變); 2015 年之 Ex-Machine (虛擬智能)等等,皆叫好又叫座。不少人對 IA 之初步概念極可能源自電影。
以天價拍賣成交之人工智能肖像畫
人工智能五十年代已面世
以人工智能為題之科幻小說比電影更早面世,且擁有大批粉絲。上述提到之電影「智能叛變」就是改編自美國多產作者 Isaac Asimov (1920-1992)約 70 年前之同名短篇。
1999 年由 Robin Williams 主演之 Bicentennial Man(鐵甲再生人)亦是出自同一作者之中篇小說。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此名詞待至 1956 年才正式登場。現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更涉足藝術領域。
電影「智能叛變」改編自 1950 年短篇
「鐵甲再生人」 改編自 1976 年中篇
AI藝術登上拍賣舞台
2018 年一幅人工智能肖像畫以 43.25 萬美元天價拍賣成交,比估價超出 40 倍。意味着人工智能藝術,成功登上拍賣舞台,跟價值連城之藝術作品趨向鼎足而立之勢。
該肖像畫為一個名為 Obvious 之三人組合的 "作品" 。他們虛構了一個法國上層家族,制作了十一幅肖像。今次拍賣之肖像畫為家族最年輕之成員,Edmond de Belamy。 圖中可見,肖像中人之五官有㸃模糊不清,而畫之右下角則以一組電腦代碼取代畫家簽名。
是次拍賣引起不少從事藝術人仕和商業畫㾿之興趣。亦引來不少評論。有批評說畫像毫無創意,與 "藝術" 壓根兒扯不上邊; 但亦有說甚具新意,成功挑戰傳統思維。對人數漸增之 AI 藝術家而言,事件的確帶來史無前列之鼓舞。
AI機械人藝術家
數月前史上被譽為「首位超擬真人工智慧人型機械人藝術家 」Ai-Da,在英國牛津大學舉辦了個人作品展。當中包括畫作,雕刻和草圖等。
這位 AI 藝術家取名 Ai-Da, 藉以紀念史上被譽為電腦程式設計先驅 Ada Lovelace (1815 - 1852)。Lovelace 本姓 Byron,是著名英國詩人拜倫 Lord Byron 之千金,婚後成為伯爵夫人 Countess of Lovelace。 可惜父女兩人皆於 36 歲英年早逝。
Ai-Da 以眼球中之攝影機捕捉影像,並以高度仿真手握着畫筆。由草圖至完成畫作只需花上兩小時。儘管她現時大部份作品仍需倚赖人類完成,且尚未能獨自與人類交流,但相信其功能提升指日可待。
人型機械人藝術家 Ai-Da
虛構法國上流家族之十一幅人工智能肖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