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範疇施政辯論上,社文司司長歐陽瑜説,當局冀每月都辦一國際體育盛事,不禁令人嘩了一聲。此舉原意雖好,也值得支持,但執行上有困難,尤要注意〝質量〞兩個字,什麼才叫國際體育盛事?
國際級盛事甚搶手
體育旅遊過去寫過很多次,好是好,卻越來越難,情況已不像十多前,澳門可比較容易請到巴塞羅那、曼聯、車路士、NBA來獻技,現在真正高質或者稱得上〝國際體育盛事〞者,集中在足球、籃球、網球、賽車、四大馬拉松等少數幾項(運動會不計)且甚為搶手,澳門的競爭力不如從前,此非指澳門缺錢,而是指亞洲很多城市早爭相舉辦國際比賽,疫後更甚,澳門市場細,外隊或者國際聯會將有所考量。
〝多辦〞盛事較合理
就以司長所説正努力安排的國際性乒乓球賽事為例,相信爭取不太難,乒乓球已非一線運動,肯付費入場不算多,就算辦了,也未到〝國際體育盛事〞級數。另外,邀請歐洲球隊來澳也得看主角誰屬,若是去年的國際米蘭對巴黎聖日門,這就份量相當;若是另一場的英超修咸頓則遜了幾籌,絕非〝國際體育盛事〞所以,還是現實、客觀一點,爭取〝多辦〞國際體育盛事比較合理,一個月一個對體育局來説,幾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務,可止〝壓力很大〞咁簡單,就算加上民間公司亦難成事。除非將澳門現主打的國際賽事,如馬拉松、大賽車、龍舟賽、女排等都加上去,惟這些項目本身非頂級,雖辦得不俗,但冠以〝國際體育盛事〞有點牽強。
因應人均標準做好規劃
施政辯論同時傳來好消息,當局會就人均體育面積做一些研究,此對大眾體育非常重要。若能制訂人均體育面積標準,當局便可應實況而興建、較好地分配場地,做到各區相當,居民不用出區即能運動,是極大的推動力。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