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尾聲,賽事扣人心弦,場外泛政治化的言論、舉動卻比以往多,令人不快,尤其這些四年才看一次比賽的體育盲、極端民族主義,好失禮,這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你們知道嗎?
體育比賽的巧炒所在
奧運賽場無可避免沾上國族之爭,這也是體育比賽的巧炒所在,既讓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交惡、交戰中的隊伍同台比拚,不傷身又可交流及緩解矛盾,過去美國對伊朗、伊朗對伊拉克、南北韓比拚、美國撼蘇聯等大戰,份外矚目。在當今國際政治環境下,中美、中日、美伊、以巴等對賽同樣具睇頭,場外花邊特別多,無疑有助賽事吸引力及收視,但應適可而止,心照不宣,國族歸國族,政治歸政治,落到體育場上不能過態,誰過份就誰輸。
社交平台的網絡欺凌
今屆東奧有很多事都over了,就以乒乓混雙決賽為例,贏波奪金的日本組合水谷隼、伊騰美誠被内地球迷在IG狙擊,輸波的中國乒后劉詩雯也被駡,這是什麼玩法?香港羽毛球一哥伍家朗的球衣事件,羽毛球名將諶龍不敵丹麥的安塞龍失男單金牌被批,繁此等等令人心寒、心痛。老土都要説,能站在最高殿堂的奧運賽場已是千難萬難的事,每名運動員都在燃燒生命,他們是付出最多、最辛酸、最想勝出的人,壓力之大不可為外人道,故不論誰勝誰負,金、銀、銅或者一牌無收都好,作為觀眾應尊重、欣賞其努力,一如無任何獎牌,卻以9秒83破亞洲紀錄成績成首位闖入奧運百米飛人決賽的黃種人的蘇炳添;吉里巴斯舉重手卡托亞塔烏無緣獎牌,卻以舞蹈喚起世界對其國家面臨水掩全國的嚴峻處境的關注等等。
表現可討論評價 但非見高拜見低踩
當然,體育比賽的勝負、表現可以討論、評價,但非見高拜、見低踩,,更甚者將對賽雙方對立起來,加鹽加醋,無風起浪,製造仇恨。須知這些運動員平日在國際賽場朝見口晚見面,儘管不一定深交,至少是朋友,這樣挑撥少則運動員面左左,大則變國際或外交事件,可大可少。
世道如此確辣手 但非無計可施
有人説,此風不可長,惟當今時勢很多事都泛政治化,殺到奧運乃無解殺局。誠言,世道如此確辣手,但非無計可施,一來要加強運動員的心理輔導,二來我們不應成為此種「無懶」文化的傳播者,當看到這些言論、post或者短片,應無視他們,直接飛過、刪除、檢舉,絕不回應,反駁也會助長其流量。或許杜絕這些言論不太可能,但被無視、無市場、無反應,自然有所收歛,這做法不單對體育,在倒退的大時代下,對任何反智言行都合用。活在大時代,我們要有大時代的勇氣及智慧。
--- 甄慶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