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施政報告倡以人才引進方式,引入優秀運動員,外間推測是為粤港澳2025年合辦全國運動會爭取成績作準備。輸入内地專業運動員在澳門並非新鮮事,過去不同項目試過小範圍引進,且以個人項目為主,整體效果參差。事實上,無論從爭取成績策略、資源投入、社會接受度等而言,澳門難大規模引進,這議題得小心處理。
過往澳門也有先例
輸入、歸化等操作在世界體壇屢見不鮮,内地之前也試行過國足歸化。引入優秀運動員的最大優勢是見效快,壞處是本地運動員機會減,社會支持度較低,故爭議不斷;當中有成功有失敗,香港乒乓球、羽毛球、新加坡乒乓球、日本足球等算成功例子。像澳門這麼細少的地方要在國際體壇爭成績不容易,過去在武術、跆拳道、羽毛球、舉重等試過引進,武術算OK,其他麻麻。
怎樣才算成功?
怎樣才算成功?其實很簡單,若想短期求成績,在某某運動會「放煙花」是可以的,但煙花縱美麗卻不長久,一瞬即逝,在真正搞體育的人眼中不是成功,政績工程而已。真正搞體育指的是長期,既要有體育政策制度、訓練系統、梯隊,以精英體育激發群眾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提升社會團結力、向心力及人文質素。
香港乒球羽球成功例子
以上列舉的成功例子雖有不同的方式及操作,殊路同歸,即以輸入外地優秀運動員在短期內爭取好成績,易於打響知名度、爭取更多資源,繼而通過帶教等不同方式去形成該地的訓練系統、梯隊等,最終仍以土炮培養為目標,從來沒有一個地方靠長期輸入的。香港女乒在八月東京奧運勇奪女團銅牌就是最佳例子,香港乒團二十多年前靠引入內地球員突破成功,再經幾代人努力才有收成,現三名女團銅牌得主為清一色土炮,香港乒團、羽團等亦如是,是以深受港人愛戴。
如此,澳門人要什麼?體育人要什麼?相信,唔使問阿貴!
--- 甄慶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