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擊總會新教練 黃嘉玲領軍劍指亞運

   疫情持續,或多或少有打亂澳門不同單項體育總會的部署,幸而當中亦有讓人欣喜的消息。像澳門劍擊總會趕緊在2022年帶來好消息,終於聘請到全職專業教練到來,首要任務要為今年舉行的亞運會作好準備。

    走馬上任的黃嘉玲教練,來自廣東,與我們同聲同氣。她曾代表國家隊在世錦賽、亞運會及奧運會取得好成績,退役後轉當教練,繼續為劍擊運動努力培訓人才。黃教練在一月到澳門,她表示最初本來托她幫手為澳門隊找教練,最後陰差陽錯自己過來做教練。黃教練說:「我退役後在學校教過,因為偉倫體校離我家近,家中小朋友又細,便轉到在那邊做教練,兩三年前有帶隊來澳門參加比賽,跟澳門的教練都有多少接觸,相熟後就受到他們委托幫手找教練,結果最後由自己在2021年接到這個任務。」

黃嘉玲實戰及教練經驗不淺

         經驗豐富領軍打亞運

過去她對澳門劍擊亦有瞭解過,整體的水平不是很高。她指出可能與他們的訓練時間、體系不無關係。「之前的水平相對比較弱,直到近兩、三年。年青小朋友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在個別俱樂部賽事也可以,表現出成績。」暫時澳門隊中仍然是業餘選手,正好黃教練過去亦主要在俱樂部的工作,也是帶業餘小朋友,相對年齡更細。

改變模式加強鍛鍊

正因過去主要教年青人,黃教練多年來把自己的專業角度,調低再調低。「因為如果用太專業的水平,小孩子定然難以適應,理解上未必跟得上。現在接受澳門隊後,現在最小是07、08,基本上都年紀較過去接觸的大,思維上也較容易接受。目前在訓練上會更具針對性,集中在體能和專項耐力。」

黃教練指出自接手以來,可以看到學員不同程度的改變以及進步,與他們的付出成正比。「目前我處理整個澳門代表集訓隊,亦因為只有我一名專業教練,目前未有人手建立梯隊。」目前集訓隊男生也較多,整體而言,澳門的女生更容易出成績。不過在教練觀察之後,男生的能力,相對也不俗,今年他們有亞運會的任務,備戰情況將會相當艱鉅。

黃嘉玲銳意帶澳門隊上另一台階

近年的女生更易在賽事中出成績

學生需要投放時間

黃教練指她的強項在於花劍,亦主要專注帶花劍。鄰近地區包括內地和香港,在擊劍項目上進步神速。「其實香港一直走專業路線,他們用的訓練時間以及外出比賽機會增多。可惜現在疫情下無法外出比賽,對運動員來說參加比賽其實會更容易讓他們成長,吸收更多經驗。」

現在澳門集訓隊,每星期練習六天,星期一至五在晚上六時半到十時,周六全天訓練。看來若全程出席的話,時間亦不少,不過當中不少是學生,亦只有靠他們的熱誠,看他們可以付出多少。

練習準繩要不怕艱苦

學生軍需要投放更多時間和心機在練習中

南方人靈活仍有優勢

長遠發展上,澳門仍以花劍為主。「練花劍如果有先天優勢,例如比較高大當然好,但當中也有些比較矮小,靈活性強也可以打出好成績。只有靈活性強,面對對手就不會輸蝕,相對高大的人就可能不太靈活,當然當中也都有些例外,既有高大的身形,也有靈活的身手,這就是最好的苗子。」現階段是以亞運會為目標,接下來就希望每年可以參加國內的的錦標賽,以及其他系列賽事。

2025年在廣東舉辦的全運會,當中的擊劍項目亦是他們目標。「可能在疫情之下,有些亞洲巡迴賽未能參加,這需要看情況而定。希望運動員可以抽更多時間在訓練上,有更系統的訓練,會更容易出成績。」

目前劍擊集訓隊將訓練時間增一倍


劍擊參與基數大  拔尖選材遇困難

澳門劍擊總會理事長陳宇川坦言,澳門劍擊總會一直很需要一個專業及高水平的教練,「因為之前主要用的都是本地教練,又或者是兼職教練。以目前發展情況實在不足夠,但在疫情之下又很難找到更多適合的,在尋找教練過程之中有人給我們名單的也有好幾個人選,結果我們選擇了本身在運動員時代的成績優秀的黃教練。「我們一直都想物色類似的教練背景,有大賽經驗、而且有多年教練的經驗,同時我們亦覺得女性教練是比較細心。」

理事長陳宇川指拔尖有難度

全職教練助澳門發展

目前澳門劍手中暫時未有全職運動員,陳宇川表示,請專業教練當然是希望澳門的擊劍從業餘走進專業,如果能做到全職當然最理想,但這需要一步一步從業餘走到專業開始。「過去我們訓練一星期只能練三晚,現在一個星期練六晚,當中有技術加體能。看看運動員能否堅持下去?如果能堅持這樣的時間訓練,就算不是全職也可以屬於半職了。」

吸納兒童  建設梯隊

陳宇川續道:「我也有寄望將來有運動員全職投身當中,當然以澳門運動員的環境,要做全職也有困難。今年大家都目標放在亞運會上,肯定男女子都有份參加,額度暫時未能公佈。本身我們應該要設有梯隊,本身也想希望將來形成一個穩定和固定的梯隊。我接了這個理事長職位都有4年,當年的斷層更大,根本沒有少年軍,一開始就是大學生。這4年之中就算業餘,都希望建設一些青年和少年的隊伍。不過仍因為教練不足而難以建設,如何吸納每年從校際賽兒童賽出來的選手,或會考慮與其他地方合作。」

目前澳校際劍擊賽每年有超過30家學校參加,選手超過400人,另外亦有參與兒童賽,青少年賽,本身參與人數不少。「我們亦想從中拔尖,但他們喜歡玩,不代表每星期至少會抽5天出來練習,通常這個工作由我負責諮詢運動員和家長,能否讓他們更深入投入運動中。」尤其在香港出了一名奧運冠軍後,應該有過百人諮詢過如何學擊劍,不過玩樂與比賽是兩回事。看上去我們基數很大,但要在當中留些尖子,而且要這些尖子是願意投入的話實在不容易。」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