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漸趨穩定,各項活動和賽事『磨拳擦掌』,如無意外,甲組足球聯賽來緊一周將會復賽,為餘下兩輪比賽進行『煞科』,而足總盃也進入到四強,相信只需兩到三週便能完成今季任務,而其他項目的比賽,應也會陸續地有時間表,講講吓,八月又將踏入尾聲,新學年的學界賽事又要籌劃和展開,本年度的時間只剩餘約四個月,國際大型賽事如大賽車、帆船賽、馬拉松等,希望如期舉行,而防疫措施轉為『七加三』後,未知能否吸引國際隊伍和選手來澳,為過去兩年雖是名為『國際賽』,但實際是比本地賽水平稍為高出小小,將賽事吸引力提高,從而增加觀賞性,為重塑各大賽事品牌,提供正面元素;當疫情進一步穩定、內地和本澳防疫入境措施,有條件再放寬和簡化,有望過往政策提出的體育推動旅遊、『每月有盛事』,不再是口號,而是得到落實,助力恢復和推動澳門經濟、旅遊、體育等不同範疇。
辦賽『為完成而完成』 有礙未來的發展
現階段運動員都希望盡快復賽,大大小小不同年齡,如青少年組別、成人普通或精英級別,大家都渴望有機會比賽,因之前疫情的變化,讓體育圈各大小活動和賽事,增添了不可預知的變數,從而真的停頓了太久;在本地賽事,急需有不同年齡、水平級別去推動回這體育氛圍,也直接帶動回競爭水平的提升;特別青少年這環節,學界賽事的場次已不多,而總會辦的比賽若然又是『為完成而完成』,沒有投放資源和重視的話,可預期澳門未來體育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和阻礙;各運動項目,過往的分齡或青少年比賽,有一定數量的舉行,對凝聚和加強青少年對運動的追求,以及建立良好的競爭氛圍,但這一兩年,疫情對學界體育和總會辦的青少年比賽,確實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間接這個年齡層的水平,是有下降的危機。
青精青訓 同樣重要
眾所周知青訓的重要性,而體育界也常強調『梯隊』是不可或缺,但實際各單項總會,又會有多少的資源投放在青訓這環節?其實簡單從三大球,足籃排算是熱門的項目,以足球為例,一個青少足球員,在每年的學界賽,冠軍隊的隊員,最多得五至六場比賽,之後在總會舉辦的聯賽,每個年齡組別,可能一季也是約十場賽事,即是一位年青球員,全年學界賽和聯賽總和,最多都是十五、六場,每年有五十二個星期,平均三星期多才比賽一次,這是否足夠?再者,在總會的發展藍圖中,青少年這一塊,佔了該項目總規劃的多少個百分比?在世界各地,不論甚麼運動項目,精英和青少年的級別,應是全盤發展計劃,兩個最重要的範疇,不是說大眾體育和其他級別不重要,而是這精英和青少年級別,是反映該項目在所屬地區水平非常重要指標。
從賽事中提升青少年技能
由此可見,青少年的發展是非常重要,而舉辦青少年比賽,是其中關鍵的因素,首先不是『求其』舉辦了賽事,而是要花心思去想想,如何將比賽場次增加,從賽事中豐富和提升青少年的技能,這樣才有足夠動力去支撐該項目發展!
--- 頂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