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投擲項目的現狀與挑戰

澳門的田徑運動分為田類和徑類,其中田類又細分為投擲項目和跳類項目,如跳高、跳遠等。在投擲項目中,澳門目前主要發展的有鉛球、標槍和鐵餅三類。然而,由於條件所限,如奧運會上常見的鏈球項目在澳門並未得到發展。

投擲項目的開展在澳門面臨著不少挑戰。其中,場地問題尤為突出。以鐵餅為例,比賽需要一個專用的籠,而每次比賽都需要找人安裝和拆卸,費用高達三至四萬元。因此,在平日的公開賽中,很難看到鐵餅的賽事。同樣,標槍和鐵餅的訓練場地也相對有限,目前僅有三育戶外天地可供使用,而澳門大學的運動場則多半時間被大學生佔用。

B1  洪曉森老師(右)與馬永晉共同為澳門擲項運動推動發展。.jpg

洪曉森老師(右)與馬永晉共同為澳門擲項運動推動發展。

多方受制  投擲選手比例少

洪曉森(洪sir)指出,投擲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使用和教學時需要更加謹慎。這也增加了開展投擲項目的難度和成本。盡管如此,澳門在投擲項目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投擲的公開組代表隊中有兩男一女共三名標槍選手,青訓隊伍中也有其他鉛球、鐵餅和標槍的選手,總人數大約在六、七人左右。

不過與其他田徑項目相比,投擲項目的參與人數仍然相對較少。在學界田徑賽中,投擲選手的比例也僅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十左右。這主要與場地難找、家長擔憂以及選材難等有關。家長經常擔心投擲項目會讓孩子,特別是女生,變得過於健碩。因此,在首年參加時,家長的反對聲音往往較多。教練們需要與家長進行大量的溝通工作,以消除他們的顧慮。

B2  濠江算是發展投擲項目較積極的學校之一.jpg

濠江算是發展投擲項目較積極的學校之一

選材存在一定的困難

此外,在選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澳門,只要有小朋友願意參加投擲項目,教練們就已經很開心了。因為與內地相比,澳門無法像內地那樣進行真正的選材。實際上,如果孩子有能力,他們參加其他項目也可能取得好成績。因此,教練們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孩子們參與投擲項目。

在訓練方面,投擲項目對運動員的技術力量和定型要求較高,因此運動員的成績高峰往往比其他田徑項目來得遲一些。中學生一般要到1415歲才能開始進行負重訓練,因為太年輕可能會影響骨骼的發展。教練們需要為此負責,確保運動員的訓練安全和有效。

B3  學界階段可能是投擲項目最多人參與的年紀.jpg

  學界階段可能是投擲項目最多人參與的年紀

B4 1 學校只能給予較輕巧的健身器材.jpg

 學校只能給予較輕巧的健身器材

挑戰中求發展

總的來說,澳門的投擲項目雖然面臨著不少挑戰,但教練們和運動員們仍然在努力堅持和發展。期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場地和資源可供使用,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觸到投擲項目,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和成就。舉例學界D組升級後,從壘球轉項若可以新增標鎗這個選項,或者有助留住更多人才。另外,近年在澳門的公開田徑賽中,重開消失近二十年的標鎗項目,或者亦是讓投擲愛好者最喜聞樂見的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