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被賦予了“演藝之都”與“體育之城”美譽的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博彩娛樂之外,探索著新的發展方向。現屆特區政府積極回應,迅速打造了一個可容納超過五萬名觀眾的大型戶外表演場地,這一舉措無疑為澳門的文化娛樂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演藝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體育板塊的推進卻顯得相對滯後,早前提出的冰上運動場地及改建蓮峰體育場館的計畫,至今仍是空中樓閣,未能付諸實施。
現有公私場館已能滿足需求?
這座“急就章”式的戶外場地,雖能在短期內為澳門爭取到更多大型活動的舉辦權,但長遠來看,澳門是否應有一個更為周密的計畫,來建造一個真正能夠承載大型演出的專業場所?又或者,現有的公私機構場館是否已能滿足需求?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追求產業發展須作平衡
過去一兩年間,澳門已成功舉辦了多場演唱會及各類演出,其中澳門運動場的演出尤為引人注目,但因對周邊居民和社區的影響,以及對場地草地的破壞,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這提醒我們,在追求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交通配套和社區和諧。
戶外場地文化局主理
目前,這座戶外演出場地由文化局主理,這一安排無疑為活動的專業性和規範性提供了保障。過去,大型演出活動多由體育局負責,可能是基於其在馬拉松、女排大獎賽等大型體育活動中的豐富經驗。然而,隨著文化局接手這一任務,我們有理由相信,澳門的文化娛樂活動將在專業性和多樣性上正在進了新的台階。
應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入
展望未來,澳門在繼續鞏固其“演藝之都”地位的同時,也應不忘“體育之城”的初心。政府應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多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和平台。只有這樣,澳門才能在文化娛樂與體育事業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真正實現全面發展,讓這座城市的美譽更加名實相副。
--- 雲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