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標槍運動員馬永晉,早前在香港田徑系列賽(一)的標槍決賽中,以最後一投61.09米的成績,打破了自己保持的澳門紀錄(舊紀錄61.08米),並榮獲亞軍。這一成就的背後,見證他十三年來不懈的努力與堅持。
馬永晉早前在香港刷新澳門的紀錄
馬永晉的田徑之路始於小學六年級,那時他已是全班最高大的學生。在校運會上,他被體育老師推薦嘗試壘球,結果首度參賽,奪得了第一名。隨後,他加入了小學的田徑隊,並在升入中學後,儘管在身高上已無優勢,仍憑借著對田徑的熱愛和小學壘球的經歷,被田徑隊老師收入麾下。
馬永晉將練標鎗變為一種生活習慣
失意後振作尋找方向
初中時期,馬永晉在鐵餅和鉛球項目上並無突出表現,甚至未能入選學界比賽。他回憶道,自己當時懶惰,且方向不明確,經常受到教練的責備。直到初二時,洪曉森老師的出現,介紹他嘗試標槍,才讓他找到了新的方向。起初,他在標槍項目上也並無佳績,甚至在比賽後因未能達到預期而落淚。但洪老師之後離開,讓他意識到自己必須更加努力,於是從那時起,他每天學校一開門便第一個到校練習,這一堅持直到高三畢業,亦令他的學界成績突飛猛進。
大學時期,馬永晉考入了北京體育大學,明確表示想繼續練習標槍。他原本選擇了英語體育專業,但後來因入學考試分數較高,轉至運動康復專業。這一轉變,對他的運動表現也產生了積極影響。他認為,所學的專業知識對運動員的康復和訓練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比利時學到的技術令他的成績猛進
在比利時參加賽事
他在比利時的教練Marc van Mensel
歐洲求學仍放不下標鎗
在大學期間,馬永晉不僅跟隨北體的標槍教練(澳洲籍)練習,還幫助教練做翻譯,順水推舟地向教練請教標槍知識。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水準,馬永晉選擇前往比利時讀碩士,並在那裡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他坦言,自己雖然在國內算是有一定水準的運動員,但在比利時只是中等水準。他見識過了高水準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明白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比利時的教練指導下,他的技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並在當地的省運會中獲得了第三名,還兩次參加比利時全運會,分別獲得第八和第九名。
馬永晉在安特衛普省運會標鎗項目得第三名
平日在比利時訓練後園劈柴當練體能
馬永晉表示,標槍是一項難學的運動,包含了跑、跳、投等多個環節,且易受周圍環境影響。但他一直堅持練習,將練標槍成為了一種習慣。他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每一次的進步都讓他感到有成就感。
目前他給自己設定了五年時間,主要是自我挑戰。去年,他在體育局和田徑總會的支持下,有機會參加韓國舉辦的亞洲投擲錦標賽,見識到了亞洲頂尖水準的選手,令他感到欣喜萬分。
澳門田徑公開賽重新開辦標槍項目
韓國的亞洲投擲錦標賽讓馬永晉(左)大開眼界
對運動熱愛 有正向回報
回顧自己的田徑之路,馬永晉感慨萬分。他感謝一直支持他的洪曉森教練和師兄黃業海,以及自己內心的信念和自我成長的動力。他鼓勵年輕人要相信自己會愈來愈好,要自強不息。他說:「既然有熱愛便努力去做,自然會愈來愈好。」對於未來,他希望澳門能開放更多的投擲場地,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接觸到這項運動,並坦言期望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力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