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廿五載 體育取得不少發展 仍面對問題 最大莫過於「資源」

轉眼間,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了。在這四分一世紀中,澳門體育取得不少發展,跟回歸前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我們仍面對不少深層次問題,當中最大者莫過於「資源」

 

國際大賽戰績值得自豪

 

   受益於基本法,澳門回歸後仍能以「中國澳門」名義參加國際大賽,包括亞運會、世界錦標賽、亞洲錦標賽等,而澳門運動員、教練也算爭氣,在業餘及有限的資源下爭取佳績,雖則未必每一個項目都能在國際大賽中披金戴銀,但澳門隊的總體拚博及戰績,值得澳門人自豪,這是真心話,今時今日會及能持續刻苦訓練,代表澳門出戰已經不容易。

 

經濟不景  資源投放不足

 

   因為疫情、經濟不景以及政府資源投放不足,儘管精英運動員計劃二0二四年有所改良及提升,澳門體育近年遇到很大挑戰,在不進則退的殘酷體育世界之中「好擇使」相關問題過去說過多次,在此不累贅。

 

社會資源必不可少

 

    展望未來,新一屆特區政府十二月二十日宣誓就職,新人事應該有新作風,澳門體育要更進一步,必須在資源及場地兩方面下功夫。資源方面,除特區政府該加大資源投放外,社會資源必不可少,政府督促博企支持體育盛事的同時,應有一定資源支援本地體育,否則只懂供舞台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不顧自身成長,肯定不符社會要求及博企義務,事實支援本地體育對博企名聲有益,可相輔相承,需要政府從中作橋樑。

 

有效利用閒置土地

 

場地方面,澳門一直缺場,特區政府近十年回收了大量閒置土地,惜得不到有效利用,那怕臨時都好,未來可在合適的閒置土地上,大量放置造價低、建設周期短的「氣膜場館」緩場地荒,這對大眾體育將有相當大的幫助。當土地有長期項目,大可拆氣膜走人,覓地再建,這乎合成本效益。

 

--- 甄慶悅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