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看到有一位居於台灣的教練,提出在他帶領學生軍的時候,旁邊觀戰的家長們不時「指手劃腳」,也加入成為「助敎」一員……他分析了當中的一些體會和想法,亦引發好幾百個留言,似乎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我相信這種情況,就是在澳門亦絕不罕見。
適合給指導語的 應該是教練
他在文中提到:「在運動賽場上,孩子是比家長更懂的,因為,目前台灣多數的家長,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接觸運動的機會,況且,孩子在比賽時,如果需要指導語,唯一適合給指導語的,應該是教練,而不是家長……絕大多數的家長,在過去成長的過程中,未曾有過「在眾人面前輸掉」的經驗。考試考不好,考卷趕緊收起來就好,但在運動賽場上,輸掉了,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到了,如果是爆冷門,更會大家議論紛紛,這樣的壓力,很多家長的承受程度,比孩子還糟。我們往往看到,孩子輸球後雖然難過,但能夠很快調適,但家長,可能已經在考慮還要不要讓孩子繼續參與運動。」
亦有不同意見
當然在其專頁中,亦有不同意見留言,有人反對他所說的:「目前台灣多數的家長,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接觸運動的機會。」他們認為那怕放諸各地,其實現在的家長,從70後到90後,其實亦不乏接觸體育運動,甚至有參賽的機會。
家長比教練更緊張
在我個人經驗中,一直有不少「肉緊」的家長,在比賽場上比教練更緊張,甚至很多時漸漸「取代」教練角色。印象最深大家還記得以前在塔石球場露天時代,某家學校組成的排球隊還是籃球隊 (這個我倒記不清),那位母親在比賽時在旁指指點點,比教練更緊張,比裁判更銳利。很多學界賽場邊的家長,亦似乎從賽例到賽事都相當熟悉,將學生的賽事看成了世錦賽,世界盃似的,從裁判、教練、運動員甚至總會,都添加了無形的壓力。
家長亦會被踢出場的
有網民留言指:「美國如果家長頂撞裁判,會被踢出場還罰500美金。Club跟教練也都一致要家長no coaching but only cheers! 不然就是球員被fire 掉,自己再另謀新路。」這種政策很有趣,因為他們都不缺運動員,我當然希望家長們繼續支持學生們參賽,打氣是可以的,但教授又是另一回事,不知道今年的學界賽事又會不會出現更多奇葩事件?
--- 雲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