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記協理事長接受CGTN訪問 闡釋全運在澳舉辦的意義

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日前採訪了澳門體育記者協會會長、第十五屆全運會澳門站火炬手方念湘,談到澳門與廣東及香港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意意義,他強調本屆全運會將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契機,並闡釋了賽事如何增強市民 —特別是青年群體的城市自豪感,促進以健康為核心、體育為導向的生活方式。(下為其訪問內容)

方CGTN.jpg

體記協理事長日前接受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訪問

澳青年在澳親身觀賞國內頂尖運動員在澳競技,有肋加強對國家及自身城市的自豪感。.JPG

澳青年在澳親身觀賞國內頂尖運動員在澳競技,有肋加強對國家及自身城市的自豪感。

主持人:您曾提到全運會是國家送給澳門的一份「大禮」。能否闡述一下這份禮物的含義?

方:   你稱之為「大禮」非常恰當,其意義是深刻且多層次的。

首先,這是一份信任與歸屬的禮物:

這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的信任。作為特別行政區,能共同承辦國家最高級別的體育賽事,是一份榮耀。這牢固確立了澳門作為國家大家庭的一分子,共同承擔責任、分享榮耀,同時亦強化了我們的國民身份認同,也證明了「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

其次,這是一份推動澳門多元發展的機遇之禮:

在經濟層面,這是一份支持澳門實現「適度多元發展」目標、定位「體育之城」的戰略禮物。它推動了基礎設施升級,並帶來了大量體育愛好者和遊客,讓他們體驗澳門博彩業之外的魅力,幫助我們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品牌。

第三,這是一份國家自豪感與激勵之禮:

對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而言,這是一份激勵的禮物。在自家門口親眼觀賞國內頂尖運動員的競技,將極大地加強他們對國家及自身城市的自豪感,並激勵新一代年青人投身體育運動,擁抱健康生活。

具體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項體育賽事,更是一項賦予澳門的、具有變革意義的國家級項目,確保了澳門邁向一個更加多元、繁榮和健康的未來。

 横跨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公路自行車賽事成功,是三地融合聯通的一個標誌性例證。.JPG

好 横跨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公路自行車賽事成功,是三地融合聯通的一個最佳例證。

主持人:澳門在主辦大型體育賽事方面已有豐富經驗。本次全運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哪些新的體驗?

 方:    是的,我們過去曾主辦過東亞運動會、葡語系運動會以及亞洲室內運動會。「儘管我們為過去的經驗感到自豪,但全運會在兩個關鍵方面帶來了全新的範式:

第一,前所未有的規模與全國的矚目:

全運會的規模截然不同。它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受到全國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注。組織管理如此大規模的賽事,並在全國目光的注視下,對澳門來說是全新的壓力和責任層級,亦提升了我們的運營標準和能力。

第二,「共同主辦」的新模式:

這是澳門首次與廣東和香港跨境共同主辦如此大型的活動。這在物流、協調和管理營運方面是完全嶄新的體驗。我們亦正在學習如何與合作夥伴無縫整合運營——從運動員出入境、安保到票務和旅遊配套。這是一堂任何單獨主辦的活動都無法提供的區域協作實戰大師課。」

粵港澳三地首次不僅僅是鄰居,更是合作夥伴。.png

粵港澳三地首次不僅僅是鄰居,更是合作夥伴。

主持人:根據您多年體育媒體的經驗,共同主辦大型體育賽事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方:    共同主辦全運會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最顯著、最實際的演練及實踐機會,它在幾個具體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是能夠加速『硬聯通』:

全運會要求無縫的實體交接,它推動更順暢的通關能力、一體化的交通網絡和協同的物流運輸,這次對我們基礎設施的『壓力測試』,能夠找出瓶頸,加以改進,加速在賽事結束後能長期惠及所有居民和企業。

其次,提升『軟聯通』:

這一點更為關鍵。賽事要求我們在安保規程、醫療服務、應急措施和電子資訊共用等領域協調標準,澳門、香港和廣東政府與機構之間建立了信任,並確立了高效的新工作流程。這種軟性基礎設施是真正區域融合的基石。

横跨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公路自行車賽事成功實現無縫跨域舉辦,就是這種融合聯通的一個最佳例證。

第三,促進共用的大灣區身份認同:

粵港澳三地首次不僅僅是鄰居,更是共同主辦方,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共用資源,推廣統一的『大灣區全運會』品牌。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創造了一種強烈的共同目標感和嶄新的集體身份認同,使大灣區從一個紙面上的概念,變成了一個切實的、協作的現實。這為未來三地在體育乃至科技、文化等領域的聯合項目樹立了強有力的先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