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青少年在科學領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教育暨青年局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共同組織澳門學界代表隊於5月12日至20日前往美國匹茲堡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並勇奪環境工程範疇三等獎及“King Abdul-Aziz & his Companions Foundation for Giftedness and Creativity"專項獎!
2018美國國際科學大獎賽場上介紹澳門隊
代表團與在碼碩迎接回澳的家長及嘉賓合照
全球最高級別中學生科學競賽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被喻為諾貝爾獎的搖籃,是全球最大規模及最高級別的中學生科學競賽,每年雲集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逾1,700名學界菁 英參與。此次,學界代表隊在團長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領隊澳門工程師學會理事黃承發、副領隊蔡嘉敏、導師劉冠華、姚曉日軍及梁健強的帶領下,能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證明本澳學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出色表現.
澳門學界科普代表隊參加美國科學工程賽獲佳績
讓世界認識澳門科普發展
對於是次參賽同學能夠取得三等獎及沙特國王專項獎,團長龔志明表示十分高興並稱是次為澳門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歷年最好成績的一次,代表團今次共有三個項目出賽,除獲獎的環境工程範疇較有經驗及過往曾參賽外,今年更首次有生物範疇的作品參賽,雖然未能取得獎項,惟也具啟發性,顯示澳門在科普研究上可作不同嘗試;同時,同學們在比賽期間都很主動地與其他地區的青少年參賽者交流互動,不僅藉此展現澳門學生的作品,讓世界認識澳門的科普發展,也推動同學們吸收不同地區先進的科學經驗,有助他們日後發展科研。
龔志明表示透過比賽交流,展示澳門的科普發展
澳門學界科普代表團參加美國國際科學工程大獎賽後回澳
澳學生科普研究日趨進步
領隊澳門工程師學會理事黃承發稱讚是次澳門參賽的三個隊伍的表現都是歷屆最好的,無論他們在項目的科研研究水平上及在參賽的英語答辯水平上都有表現良好。黃承發表示得獎同學的作品更獲得大會主席親臨展示攤位作出發問及指導,這個情況以往從未出現過,同時大會主席亦極少到參賽作品攤位作發問的,可見同學作品受到重視。黃承發亦指出近年澳門參與科普活動的同學數目倍增,而同學的頭腦思考及研發方向亦日趨進步及多樣性。
黃承發稱澳門學生科普水平日益進步
獲獎同學
結合大專院校,加強學生科研能力
另外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亦表示很高興今次澳門代表隊能再度榮獲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獎項。為普及和推廣澳門的科普教育,未來科技基金也會舉辦各類科普活動及透過“潛能拓展計劃”對學生作出資助及支援,除是次獲獎的工程類外還包括生物科技、STEM等,期望帶動學生學習不同的科普研究。 同時,日後亦會加強借助各大專院校的科研力量協助中學生的科普研知識,讓學生進入大學科普中心參與科學研究,增強研究能力。
馬志毅指科技發展基金將持續支持中學生的科普發展
參賽同學透過潛能拓展計劃加深科研知識及制作技能
教青局每年均積極及持續推動本澳的科普教育,透過本地選拔賽,組織學界 代表隊參與多項地區性、全國性和國際性規模的競賽活動,同時,透過資助及教育發展基金,支援學校與機構舉辦與參與多項科普活動及研究,推動課外科學教育活動等,單以2017年計,總投入已超過1,100萬澳門元,共26,766人次參與各項組織與資助的科普活動及比賽。
劉冠華老師(左)與三位獲獎同學
獲獎全憑一顆熱誠心
是次獲獎的作品為培正中學的子母式水質檢測自動裝置,為一架可在水面航行的無人船(USV),並加裝一部水下機械人(ROV)作為其延伸臂,機器人可通過不斷監測水質並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採取行動來優化水體管理。
同學在大會上展示獲獎的作品
獲獎的同學介紹時表示是次參賽作品為子母式水質檢測機器人,主要功能為監測水質,期望能藉此改革現時效率較低的人手監測水質模式,成為採集水質數據的新標準,幫助控制污染,保護地球水資源。對於是次能夠獲得獎項原因,同學們指主要是因為能夠向評審展示出對項目研發及制作的熱誠,打動了他們。這個作品同學前後用了兩年時間研發,機械人的每一零件都是他們一手一腳用心的裝箝而成的。
而指導老師劉冠華,對他們能夠得獎感到十分高興,亦指出同學們所付出的的艱苦努力是他們成功的因素,他同時亦讚揚是次隊伍水平較以往高,相信澳門的科普研究教育正不斷提升。
2018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澳門參賽作品
作品
學校
學生
子母式水質檢測自動裝置
培正中學
梁文禧,劉尚學,可旻駿
從珊瑚中鑒定出新多肢及其活性效能與擴增之研究
培正中學
馮俊熙、陳子翹
材來自有方 - 用以替代紙板的可持續纖維再用技術
鏡平學校(中學部)
陳穎瑤、黃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