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七十年的體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可媲美經濟奇蹟的,還有體育奇蹟。然而,時勢及基礎已不同,體育運動的突破不能靠奇蹟,而是靠制度。更重要對退役運動員好一點,尤其哪些國家需要、商業價值卻不高的項目,他們撑起我國體育輝煌成績的大半邊天。


體育發展的高峰


    1984年,我國重投奧運。年少的筆者在電視機前,看到許海峰實現金牌零的突破,體操王子李寧披金戴銀,鋒芒畢露,這是奇蹟的第一步。至2008年北京奧運,筆者身在京奧採訪,見證我國健兒們勇奪多面獎牌,眾多動人畫面歴歴在目,無論運動員們的拚搏、觀眾們的熱情,以及組織者、義工們的無私貢獻等,一切都最是美好的。在獎牌榜上,我國更擊敗美國排第一,這無疑是最高峰。


整體亮麗依舊 個別項目仍無突破


    十一年過去了,我國體育的整體成績亮麗依舊,實際很多方面沒突破,奧運金牌更由08京奧的四十八面,大跌至16里約奧運的廿六面。最強的依然是商業價值未開發得好的個人項目,如乒乓波、跳水、輕量級舉重、跆拳等,過去的強項如體操、羽毛球、射擊卻走下坡。而商業價值最高的依然弱,熱門如足、籃球,仍在第二甚至第三世界徘徊。一如之前說,這是舉國體制下的結果,如我國練乒乓球的人口,由體校到縣隊、市隊、省隊、國家隊,是以百萬、千萬計算的,其數已比一些歐洲國家的人口還多,且幾乎由國家包辦所有,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可能出不到成績。但足、籃球、網球等商業價值高的一線項目,並非這種玩法,而是商業運作、市場主導,這正是國家現時的最大困局及矛盾,哪怕國民對我國足、籃水平及發展,怨聲載道多年。


提升一線項目市場角色


    經濟上,中央多次重申沒有〝國進民退〞民間的直接感受及體會卻如此,國企越做越大,越掌控一切,民企舉步為艱,私人部分在萎縮。在這大環境下,要求足、籃球減少政府干預,提升球隊的話事權、市場角色,逆勢而行,難矣!但幾可下定論地說,如不為相關體制進行大手術,我國在一線項目之中,難攀到世界一線,多多錢都無用。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