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年一度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如期11月中辦,賽事縮水、車手縮水,可觀性下降是不爭事實,但既然要辦,哪就好好睇睇的辦下去,唔好失禮。生活仍是要過的,除了賽車,甲足正鬥到直路階段,如火如荼;甲籃剛名花有主,福建以「十連冠」寫下歷史。然而,一周眾多體育新聞中,以勇闖港超的澳門足球Icon梁嘉恆的一篇人物專訪來得揪心。
梁嘉恆專訪令人揪心
梁嘉恆何許人也,不用多説,相關報道可以自己睇。為了踢波,為了實現夢想,隔離差不多兩個月,期間的辛酸與無奈,不足為外人道。但相較於其成長經歷,這些都只「小事」在此要問的是,到底澳門是否對運動員Friendy、是否一個能讓運動員追夢的地方?客觀來説,今時今日澳門能給予運動員的條件,確比20年前好,但好的幅度、程度就因項目而異。總的來説,單項要比隊制好,但除個別三幾個項目似樣一點外,整體就進步有限,好過「舊時」不代表是真正的好,與鄰近地區尤其同等發達地區相比,我們落後甚多,好些運動員還只得到令人尷尬的資助!
搞新招沒有什麼捷徑
踏入11月,城市目光不只聚焦大賽車,還有一年一度的明年度施政報告,到底2021年體育範疇有何搞作?新特首、新司長經深思熟慮一年後,除「一月一盛事」外,對體育運動尤其精英運動員有什麼新招?其實,搞精英體育沒有什麼新招、新發明的,更沒有什麼捷徑,必須投放比較多的資源、比較長的時間在培訓之上,跟著便是各個梯隊之間的銜接,頂尖運動員的支援,一步步一級級,時間及資源是必須的。關鍵的是,到底社會及政府如何看待體育這回事。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