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收費惹來反彈的深層次問題

庫倉收入銳減,特區政府今年度削減體育總會資助8%至10%。雖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事實來臨,體育中人不免唏噓。上期講,總會開源節流難,開拓商業贊助過了最佳時機,哪增收會費、職球員年費、註冊費等等又得唔得? 

收費之路是否行不通 

    有留意體育新聞的讀者應該聽過,近來籃總打球會、職球員的註冊費、年費主意,冀增加總會收入、更好營運,結果怨聲載道,甚至有人揚言罷交,事件餘波未了。籃總之舉是否意味著此路不通?這是個深層次問題。 

不是付不付得起的問題 

    平情而論,澳門很多人熱愛籃球,打衛生波又好,衝錦標也好,都會集結志同道合之士,搞球會、參賽。以澳門人均收入計,一年比一千、幾百作會費、註冊費、參賽費等,並非承受不起,交費撑澳門籃運發展也是熱愛者的應有之義,相信一般人樂於響應。事實上,總會燈油火臘、球證等賽事開支、職員出糧,樣樣都要錢。現在惹反彈的深層原因,不是球會、職球員交不起費用,或死抱免費午餐,而是不少人認為「唔值得」,「這麼多年表現甚差」,「推動不力,提供不到應有服務」,「不想養這班人」、「我一年有幾多場波可以打?」、「打代表隊都咁對我!」這是澳門籃球人的心聲。 

冰封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類似問題不單出現在籃總身上,不少總會五十步笑一百步,只是未暴露而已。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整體而言,澳門的體育總會們太過業餘、太過老化、太過小圈子,無法與時俱進,適應新一代需求,自然惹球會、球員不滿。舉個簡單例子,澳們總會們的官網業餘過業餘,今時今日,如此態度,還能了得? 

逐步提升服務  費用豈會拓手肘 

    説句公道話,項目搞不起,總會責無旁貸,但要他們背起全部黑鑊不公平,責任也是多方的。要解今日之困,總會們必須打開大門,招攬有心有力之士入閣,逐步提升服務,人家睇到總會們的努力、盡力,為項目著想,哪怕或受場地等客觀條件制肘未必能大幅提升,但交會費、交年費,豈會拓手肘! 

    甄慶悦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