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辦賽兼帶隊 關慧妍羽毛球「打雜」由基礎做起

         從對羽毛球一無所知,到有本事理順辦賽事的各個部份,自嘲是羽毛球總會「打雜」的關慧妍(SABINA),回顧過去,是從2005年澳門公開賽,公開召募的幫工開始。

          畢業後遇「伯樂」

         「當年仍在大學修讀工商管理,朋友介紹去做幫手。」回顧當年的大學生涯,外號「十邊」的關慧妍經常找些散工。「都有做過中葡足球賽那種,大學讀的科目與物流相關,當年估計都會做相類似範疇。之後到2007年剛畢業有一份運輸業正職,由於在大學沒有實操的經驗,結果因為感到太陌生而辭了職,剛巧羽毛球總會有秘書離職,黃小姐就找上她了。」在「十邊」眼中,黃小姐(黃家瑛)和馬小姐(馬嘉美),是她的「伯樂」;至於恩師,則另有其人。

關慧妍(左)外出開會

           從賽制賽事開始學

 「當時工作一開始有個好老師  - 雷銘基老師教我很多有關羽毛球的知識。包括賽制、一上班首幾天便給我一本書,全都是有關羽毛球的知識,之後一直教我比賽規章、賽事編排線道,以及文書。」不過提及這份工最大挑戰,是上班不到一個月便帶青少年球員到新加坡參加比賽。

 「因為當事所有理事都有正職,首次帶隊外出,任何事都驚,但最擔心是要我說英語。我未帶過隊,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小朋友’帶一班小朋友,有教練但他亦不會英語。所有人都靠我的英語,雖然說有人接送,但未出發前已知我要負責出席領隊會議,記低賽事各項細節、安排球員何時練習,一上機我便已經好驚。」

本地賽事少不了她的身影

  帶隊經歷甜多於苦

          與連續多年學習處理如何在澳門辦公開賽,「十邊」指辦本地公開賽從開始到結束大約要做足兩個月,外出帶隊亦會有得著。「本地賽做慣了都不外乎一份工作,年青時帶年青球員外出都合得來,比賽之餘帶他們外出晚飯,去一些未有到過的地方亦很開心,有很多新奇地方。」本身對體育世界認知不多,「十邊」學生時代不過打打籃球而已,卻有機會接觸世界級羽毛球世界。

          「對比下明白到澳門與外地專業的差別,亦欣喜於現在澳門的球員在進步之中,從最初輸得較多,到現在較為接近。」澳門曾有過三名全職運動員,雙打的張丹/張之博、以及王榮,「雙張」都有贏到東亞運冠軍。回憶當年的她們參加東亞運之前,羽總派人帶她們到處比賽搶積分,一路看到她們的努力,羽總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翻譯。「多年以來的英語比讀中學及大學時進步得多,以前不敢講,帶去比賽遇到外國人只得逼我出去講,澳門的球員就算會講,都可能因為害羞而不會問,推領隊出去問。」在羽毛球的世界,去得最多的是馬來西亞,很多時甚至會接觸到世界冠軍。

組織主辦不同規模的羽毛球賽

           世界冠軍亦常人

「有朋友會羨慕說牫會去他的婚禮,我回應是老闆識他所以可以去。」這個他,是馬來西亞羽毛球界一哥 - 李宗偉。「對我們來說,“英雄多見亦常人”,我本身不會追星的,有一次運動會,張之博等開幕時,很多人要跟林丹影相,她還推我去合照,當時都勉強影了但忘了有沒有存起;還有一次「林李大戰」,忘了在哪裡,我是帶隊去參賽,我們的運動員說要看,我便帶他們去看,全場歡呼但我竟睡了。就算在澳門公開賽很多人會找球星影相,但我手機從來都不會有這些相,根本沒有興趣。」

「十邊」嘗試付學費找教練學了兩個月羽毛球,到底因為太難又或是腳痛結果放棄了。「有付錢的學了兩個月,沒有恆心,而且膝都有傷。」原來真的打起來發現有困難的。

「難得」的一張與李宗偉的合照

關慧妍認識不少羽毛球界人物

多方面配合發展

在澳門打羽毛球,要視乎自己的目標,要入集訓隊,努力、肯打,最好當然有些天份,至少要手腳協調,跑的姿勢要好,就事半功倍。近五、六年女子選手斷層很厲害。「像現在裴梓樺才1516歲,但對上的年紀就差一截。所以現在女子要多培養。」她指出20022004年的女生突然少了,個人估計正是當年聖羅撒麥sir(麥榮興)退休的幾年。「本來他在學校每年都培養出一大班女生參賽,後來新的女生亦分散到各個屬會,人數亦相對的少。」

有沒有更多全職球員  取決家人的意願

現在澳門都有相對固定場地和賽事,發展都會平穩,雖然亦少有人像裴鵬鋒這種全職選手,但要再進一步是很困難。始終亞洲都是羽毛球強國,只有一個全職選手最多可以安排在省隊,而不能在國家隊水平,欠缺隊友和教練。「有沒有更多全職球員,這其實取決於球員及其家人的意願。」

澳門的環境不少球員打到讀完大學出來工作便會退的,待到工作穩定或會再來玩玩,但不會在集訓隊再付出太多時間心力,不會繼續每晚回到集訓隊繼續練。

「澳門公開賽對我及總會也是挑戰,每一年都是一個很大壓力的項目,這些年我學會了辦羽毛球比賽的所有知識,從場地佈置、燈、所有準備安排,但事實上每一年,所有事都很重要而且不受控制,完了再回看又一次鬆口氣。」

每次賽事完了再回看又一次鬆口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