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健康城市 重視體育發展 增加康體設施 做好分配管理

在特首立法會答問大會,議員馬志成再問,特區五年規劃提要建設健康城市,政府重視體育發展,推行全民運動,但澳人均體育空間不升反降,由一一年的一點四平方米降至去年一點三四平方米,建議政府應因地制宜,立體化改善、增加體育措施。特首回應“下降〞主因人口增長大於體育面積增加,政府會將現有體育面積重整及增加,包括重建望廈體育館,由一層加至五層;工務局亦會增加狗場的體育設施面積,未來新城A、D區亦會建體育設施。這個答案,大家滿意嗎?

體育設施必須便民

     增加體育設施人均面積,相信無人反對,問題之前説過,希望政府制訂澳門人均社會設施標準(當中包括體育設施),以此盡量令各區都有適當的社會設施,便民之餘提升生活質素。最反面例子是石排灣公屋群,這裡白紙一張,九千零一十五個單位、近三萬人的社區,規劃之中竟無一個正式的球場,可見標準的重要性。 

場地管理要跟上

    筆者相信,隨著新望廈體育館完工啟用,以至狗場重建、新城A、D區的體育設施投入服務,澳門人均體育空間會提升,缺場問題會舒緩,惟政府思維、場地管理要跟上,否則事倍功半。對此,不得不重提乒乓球、羽毛球,自從所有集訓、比賽都差不多搬到澳門蛋後,即時墮入深淵。澳門蛋空間夠、條件好,用於澳門隊集訓絕對合適,但所有比賽集中在此進行,變相趕客,直接扼殺項目發展。因比賽除決出冠亞季,更核心的目標是推廣,無觀眾、少傳媒報道又如何推廣?將最高水平的三幾個主要賽事,搬回澳門的場館是合理安排,很難嗎?不見得,一切在乎決心。

有規有舉 有先有後

    在澳門,被缺場扼死的項目豈止乒、羽?某程度上,他們算幸運兒了,起碼有固定場地,排球、手球等慘況更甚,現只餘半條命。澳門大眾體育、精英體育雙軌並行,場地使用又添了一個變數,用好場地以達最大效益是辣手問題,早前發生爭羽毛球場事件,為政府敲響警號。大眾體育與總會、屬會訓練必須分配好,有規有舉,有先有後,彼此並不相悖,反之幾面不是人,幾頭唔到岸,徒具形式。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