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思朗這個名字嗎?不是足球世界的C朗,而是譚思朗,一名澳門土生土長,熱愛運動,更以拳打腳踼為澳門爭取殊榮的女子。沒錯,雖然她參與的多數技擊格鬥項目,然而譚思朗也是一名堅毅勇敢的女子。
譚思朗為澳首奪亞洲泰拳錦標賽女子賽事金牌
藉運動尋回人生目標
小學時參加柔道項目,也曾在學界賽嘗到了甜頭,有過勝利的滋味,然而成長至反叛期,放棄了運動好一段日子,及後有時覺得無所事事,想尋回一些人生目標,找一些興趣,於是她跟朋友到拳藝報名,再次以格鬥技擊改變她的人生。
小時候贏過柔道獎牌,旁邊是教練梁慧琪。
2010年她由拳藝開始,再次接觸不同的格鬥項目,包括拳擊、踼拳和泰拳,這些讓她在日後有所得著,更在上個月在澳門首辦的亞洲泰拳錦標賽中,為東道主贏得一面金牌。
因為喜愛泰拳才肯捱下去
練習足夠方無所懼
譚思朗表示,個人對泰拳亦有種特別感覺:「當然會喜歡,否則很難堅持下去。始終訓練又多又全面,而且又要保持體能和力量,在訓練期間亦學到不少,尤其在心態上的磨練亦很重要。」她明白到一旦訓媡不足,未比賽,便已怯了一半,所以在比賽前她抱著拚盡的心態,全情投入。結果在她在48公斤級決賽,遇到年僅18歲的泰國選手Thanawan Thongduang,兩人年齡雖然有七年差距,但譚思朗賽前已經從錄像中,跟教練反覆分析過對手的打法,上陣更是無畏無懼。
譚思朗(左)與泰國女拳手對打
「泰國女選手,她們本身技術很全面,技術很高,我們要打開一點距離,用自己優勢的拳出擊,戰術都算成功。」首兩回合譚思朗皆贏10:9。儘管這位澳門英雌第三回合體力稍有下降,但最後三回合合計仍贏29:28,歷史性首次贏得亞錦賽金牌。首次在澳門比賽,現場有朋友叫自己名字,譚思朗坦言感覺很不同。
教練團隊的支援很重要
主場歡呼有鼓舞作用
「出外比賽很少會有歡呼聲,甚至會有噓聲,今次澳門有家人、同事及朋友都來,他們來了不覺得太大壓力,反而聽到他們的叫聲其實也興奮。」
賽後,譚思朗亦表示,其實每次打完後會有退下來的想法,但想到自己仍能打下去的話,都想繼續打,仍希望可以為澳爭光。
現在她主要練踼拳和泰拳兩個項目為主,而且兩個項目都比較少人參賽,謙稱想繼續學習中的她,一向會以外間的水平來比較,始終這個運動在澳門屬冷門,將所有假想敵都放在外地。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中)亦有到場支持兩名澳門選手,包括譚思朗(左)及孫德全
譚思朗的婆婆(中)亦支持她參與拳擊運動,左一為教練蕭自康。
在澳門難找對手
明年的賽事安排尚未披露,譚思朗目前唯一可做的,是先保持體能,每周至少保持有兩至三日的訓練。不過她認為:「女性在澳門打泰拳最大的問題是難找到對手,找男仔的話速度及力量都較大,但與男的打好處可能是再跟女仔打可以頂得住。」
她在這個比賽前也有在香港訓練,與香港的女子選手比試,香港已有職業賽,訓練模式亦不同,水平都高一些。「她們以教拳維生,亦有參加職業比賽。水平很不錯。」
但譚思朗仍有其他喜好,她表示:「我不會想做職業拳手,因為髮型亦是我喜歡工作,希望盡力可以兩方面都平衡。」提到在她的髮型專業方面,之前在新加坡上課,在公司的髮型師亦有定期交流,互相討論以及刺激大家思維以保持自己可以盡力滿足客人需求。
去年她為踼拳會去波蘭比賽
去年譚思朗為澳門勇奪世運會踼拳賽銅牌
音樂、格鬥、龍舟足球樣樣喜歡
平日的工作和練拳外,她仍有不少興趣,唯恨時間不足。「我仍有做龍舟代表隊,與澳門隊的球員一起踼足球,亦有參加比賽。甚至抽空學色士風和結他。」最後她還要向教練蕭自康道謝,多年來的比賽他總在身邊,但今次雖然有事未能跟隨,仍天天與教練團靠網絡指揮。「另外也要感謝師兄兼今次的教練黃偉烽,他的觀察能力很好,幫了我很多。」
參與龍舟比賽亦獲獎
龍舟的集體運動令她有不同體會
估不到譚思朗真的會踼足球,還好不是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