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辦國際友誼對抗賽 提升整體發展推動力

排球總會周三晚邀請尼泊爾排球隊來澳獻技,與澳門男子代表隊在澳門大學打友誼賽,雖則對方不是甚麼大名氣的國家隊,而最後的比賽結果儘管落敗,但願意啟動『對外交流』,增加代表隊的比賽機會,通過對抗賽去將練習所累積和改善的,用到實戰裡,這是非常重要,不是常常都『紙上談兵』,而對球員來說也是一種動力和刺激作用,再者對球迷也是『向心凝聚』,令多點人關注和支持,所以在有條件和資源的情況下,多辦這些國際的友誼或對抗賽,即使可能總會條件未能配合,也可動動腦筋去想想,如何在政府或大型企業的支持下,去促成這些比賽,因為這是推動該運動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今次排總相隔多年後,重新踏出了一步。 

總踏出新一步 

事實上,去年八月原本都有一項女子排球四地邀請賽,由民間社團主辦,排總負責協辦,但最後因天鴿風災而被迫取消;而恆常每年有屬會辦一些邀請賽,邀請香港,內地或台灣的隊伍來澳,但若數是地區的代表隊,澳門真是很少舉辦;過往的世界女排大獎賽,今年將改名為世界女子排球聯賽,澳門都是籌辦的角色,實際沒有資格派隊去參加,所以不論男子或女子的代表隊,絕大部份只有參加在外舉辦的國際賽或邀請賽,而本土基本只得聯賽和銀牌的賽事,雖然學生身份還會有學界或大學生的比賽,但實際邀請外隊來澳作賽,可能經濟能力或場地等等的問題,似乎在排球項目,近年都是比較『沉寂』。 

經費以外的因素 

雖然說經費是很大主要考慮因素,但是否願意去想和嘗試,這份動力比經費更大,而澳門也不一定要邀請很高級數的地區隊伍來澳,這反而更『相形見絀』;相反最初先找一些實力相若的隊伍,增加比賽的刺激程度,以及觀眾的吸引性和投入感,繼而待球隊能力慢慢提升時,再找實力高一點的球隊挑戰,這樣的話,相信從發展方向,或相關體育部門和企業的支持,都會比較正面;現在其實有部份項目,在這方面的想法是缺乏的,只滿足於本地聯賽,令球員或整個的發展氛圍,都很難去提升;有時不是一場比賽可以立即提升很多,但是從這場比賽對球員或該運動的發展,是帶來檢討和繼續向前的動力,這點是非常關鍵。 

球隊須要球迷『凝聚力』 

特別是隊際項目,更需要這種對球員、球隊和球迷『凝聚力』的比賽,看看之前的粵澳盃籃球賽,起碼都有五百多人入場觀看,說多不多,但對本地觀眾來講,都算基本接受,場館不會太冷清,球員比賽起來『興奮度』都不同,但上月底的高級組籃球決賽,全場塔石館坐埋加起來,都不知是否有一百人,球員表現好沒人會歡呼,打得差也不會有人『噓聲』,試想這種比賽氣氛對運動的發展,會有甚麼影響?而長期缺乏有相對強度的比賽,特別在本土甚少邀請一些外隊來澳較量,事實在相關項目的發展,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頂爺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