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週論壇回顧-學校體育

《體週論壇》首播探討澳門體育路

      

澳門首個討論體育的網上直播節目〝體週論壇〞2月23日首播,由體週社長方念湘及甄慶悅主持,首集邀請了身兼體育委員的澳門空手道名將吳日安,共同探討澳門體育之路如何走?討論涉及不同層面,焦點是精英體育,率先由甄慶悅説起,澳門體育幾十年前相對同樣是業餘的其他地區並不遜色,但隨著外地相繼步入半職業甚至職業,行得較慢的澳門被比下去,發展到了樽頸多年,是思考去向的時候了。方念湘也提出,提高體育水平有不同做法,如半專業、專業、職業化等,那種做法適合澳門,值得社會探討。

《體週論壇》首播與嘉賓吳日安(中) 探討澳門體育路

培訓中心落成帶來機遇


    吳日安指出,回歸後,特區政府投放在體育的資源大幅增加,幾年前推出三級制的精英運動員計劃,最高可有二萬五千元月津貼,自此政策才比較有系統,有積極性,礙於制度推出時間尚短,難短期內見效,需適應及檢視效果,看未來有否突破,尤其澳門運動員培訓中心快將落成,日後培訓可更系統,相信會帶來新機遇,成效更大。

          三位講者都認同,現在精英運動員有津貼,已比他們做運動員需自掏腰包的年代好很多,但不同時代有不同問題。方念湘借用體育局長早前與青年運動員對話活動的內容,引出澳門運動員的付出及力度是否足夠,鄰近地區運動員都非常刻苦。吳日安表示,運動員一定要支持,惟他們也要做到相關要求,付出相應時間及投入。

資助不宜直接與市場比

    甄慶悅認同吳的同時也有質疑,作為亞運金牌級的運動員,只有二萬五千元津貼,收入不及一個430公務員, 似乎不太合理,冀政府有條件便增加津貼。吳日安又認為,精英運動員現有津貼可解決不少問題,不宜直接與市場比,〝我果代運動員,你比三千文我追夢,我都覺得好好。但我嘅目標,一定係做到超過三千文。〞這是態度問題,做得精英運動員必須一條心向前衝,不要分心想太多,要有負責感及決心。甄慶悅亦有感而發,澳門應學習香港、日本運動員的專心,這是水平的分水嶺。強調問題是雙方的,政府、總會既要為運動員爭取資源,但運動員要投入很多。

     澳門有精英運動員制度,惜只武術、空手道等幾個項目達標,到底什麼項目可列入精英計劃是重要課題。吳日安坦言,政府推出計劃時很小心,要向公眾交代,挑選項目及條件的門檻比較高,參與者必然少,可以理解,但日後要優化。甄慶悅稱投資要講最大回報,但現有制度出現〝有雞先定有蛋先〞問題,政府要求運動員做出成績並達到標準,才是精英運動員,可領取津貼,做法不妥,體育運動應是先投入資源去培訓,才能出成績,不投入資源如何產出精英並有成績?

體育文化有待提升

          澳門分大眾及精英體育兩部分,精英計劃對水平提高有否幫助,是體育界最關注議題。甄慶悅稱此涉及體育文化,需各方營造、培養,香港經過多年投入,再藉單車、保齡球、桌球等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繼而推動體育文化,現在部分運動員有商業贊助,中學、大學亦爭相吸引精英運動員入讀。澳門政府近年對大眾體育做了工作,體育文化有進步,但與歐美等地有較大距離,政府必須不斷宣傳、推廣。

    方念湘指出,精英都是群眾而來,大眾體育相當重要,但儘管精英運動員現有津貼、獎金,好多家長都説,〝唔好搞咁多嘢,讀好啲書先啦!〞家長要改變觀念。吳日安強調,社會各方面應該體諒運動員艱苦練習、為澳出賽的付出,惜運動員不論讀書或工作,請假出外參賽都有困難,〝政府有信出咗,有啲公司體諒都OK,有啲唔批就唔批。〞他說,政府近年推動大眾體育,要較長時間才見效,希望政府搞好核心的場地問題。


《體週論壇》逢週五晚上9時半於澳門體育週報YouTube頻道直播,讀者觀眾亦可進入頻道重温節目。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