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桌球運動正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發展階段。一方面,這項運動在本地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政策推動與社會認知的轉變,正為其注入新的活力。近日,本報專訪澳門桌球總會理事長林錦洪及教練鄭嘉鴻,深入探討澳門桌球運動的現狀、政府支持、青少年培訓及未來發展方向。
澳門近年舉辦不少世界級桌球賽事有助推動發展。
桌球運動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澳門政府對體育運動的推廣力度顯著增強,桌球運動亦受益匪淺。林錦洪理事長指出,政府每個局屬下都會定期推廣體育活動,包括桌球在內的多項運動。「政府部門如財政廳會主辦比賽,私人機構也會響應號召,形成全民參與的氛圍。」他以公職局為例,說明政府單位如何通過定期舉辦桌球活動,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公職人員參與。
這種政策支持直接體現在參與人數的增長上。據鄭嘉鴻觀察,政府主辦的桌球班每期吸引約20名學員,每季度更新一批學員,形成良性循環。「學員年齡跨度從20多歲到50多歲,大部分是零基礎新手,但學習熱情高漲。」他特別提到,澳門大學興趣班中女性學員比例更高,顯示桌球運動正逐漸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中國球手趙心童桌球世錦賽奪冠將在中國及澳門牽起桌球熱。(新華社相片)
青少年培訓需探索多元模式
青少年培訓是澳門桌球發展的關鍵環節,但現行法律對場館使用的年齡限制(16歲以上)成為一大掣肘。林錦洪坦言:「若16歲才能接觸桌球,起步已遠遲於內地7、8歲開始訓練的選手。」為突破限制,總會與學校合作開辦興趣班,以「體驗式教學」吸引青少年參與。
「我們為小朋友提供免費體驗課,有興趣才會正式加入培訓。配備專業導師和可調節高度的椅子,確保每位學員都能掌握基本動作。」此舉開辦接近一年,反應相當熱烈。林錦洪補充道指目前,總會亦定期開設青少年課程,吸引7、8名學員長期參與,並計畫舉辦U12、U16青少年賽事,以賽代練提升水平。
值得欣喜的是,部分澳門學員已前往內地專業學校接受訓練。林錦洪透露:「有學生定期赴東莞桌球學校進修,利用假期強化技能。」這種跨地區合作模式,為澳門青少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澳門桌球館的硬件設施近年大幅升級, 場也更寬闊,有三種不同款式桌球枱。
辦聯賽制增認受性
澳門桌球總會近年積極構建多元化賽事體系,滿足不同水平選手的需求。林錦洪介紹:「我們每年舉辦約10項賽事,包括8球、9球、10球等美式桌球,以及斯諾克等項目。」其中,新推出的「聯賽制」賽事成為亮點。
「聯賽由五家桌球室聯合主辦,參賽者需通過技術評定分組,按勝負積分決定升降級。」林錦洪解釋,這種模式不僅增加賽事場次及認受性,更通過「主客場制」提升參與感。賽事場地覆蓋全澳,選手需適應不同場館的桌台特性(如枱呢速度、枱邊彈性等),全面鍛鍊競技能力。
新式桌球館現場環境及空氣比昔日優勝不少
智慧計分系統引領專業化
澳門桌球賽事正加速引入科技元素,提升專業性與觀賞性。林錦洪展示了一套「自動計分系統」,該系統可實時追蹤擊球成功率、防守效率等數據,並生成技術報告。「裁判難以捕捉所有細節,但系統能記錄每一次擊球的落點、旋轉角度,甚至分析戰術模式。」他認為,這種數據化工具不僅輔助裁判判罰,更為選手提供科學化訓練依據。
此外,澳門桌球館的硬件設施亦大幅升級。林錦洪提到:「現代桌球室配備智能照明、無縫枱呢等高端設備,競技環境已與國際接軌。」
發展趨向校際賽事與國際交流
儘管取得諸多進展,澳門桌球運動仍面臨挑戰。林錦洪強調,突破法律限制、完善青少年梯隊建設是當務之急。「我們計畫推動『校際盃』賽事,以學校為單位吸引學生參與,逐步建立人才庫。」他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女性選手培養,通過專項賽事提升女子桌球水平。
國際交流方面,澳門桌球總會已參與「台協盃全國團體賽」,並計畫申辦該賽事。「若能在澳門舉辦,將吸引40餘支市隊參賽,極大提升本地運動員的競技視野。」林錦洪表示,總會正與政府溝通,爭取在澳門綜藝館等大型場館辦賽,打造國際級賽事品牌。
澳門桌球運動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
超越競技的終身養成
談及桌球運動的核心價值,鄭嘉鴻教練認為其遠超競技本身。「桌球是『人生縮影』——它考驗專注力、情緒管理與戰略思維。每一次擊球都需要精準計算力度、角度與風險,這與人生抉擇異曲同工。」他強調,長期練習桌球能鍛鍊柔韌性與核心肌群,且運動壽命遠超足球、籃球等項目,「世界頂尖選手50歲仍保持高水準,這正是桌球的魅力所在。」
澳門桌球運動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
澳門桌球運動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政策支持、賽事升級與科技賦能為其注入新動能,但法律限制、青少年培養體系完善度等課題仍需破解。林錦洪理事長總結道:「我們的目標是讓桌球成為澳門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街頭球枱的休閒對戰,還是國際賽場的錦標爭奪,都能看到澳門選手的身影。」
隨著社會認知轉變與體系完善,澳門桌球運動有望從「小眾愛好」蛻變為「全民風潮」,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際舞台上爭取一席位。
走向健康悠閒 — 女生接受桌球運動可解壓
在桌球室遇到跟丈夫同來的Rico,她坦言學習桌球的時間並不長,主要是在這幾年疫情期間開始的。「之前沒有機會打桌球,女生很難去波樓,小時候基本沒有這樣的經歷。疫情期間大家都沒地方去,在老公的教導下,我開始接觸桌球,之後就喜歡上了。」Rico說道。
RICO受丈夫影響愛上桌球運動
球館形象大變身
Rico的先生中學時就開始和朋友打桌球。當被問及為何以前沒嘗試這項運動時,Rico表示過去澳門的球館較少,且部分球館環境欠佳,比如有不少人吸煙,給人一種「去球館可能遇到壞人」的刻版印象,女生去不太方便。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桌球作為一項健康運動,在澳門越來越受歡迎,球館增多,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參與,甚至呈現年輕化趨勢。
調劑生活,緩解壓
Rico之前打美式桌球,現在想轉學英式桌球。她坦言,美式相對容易上手,而英式桌球需要從頭學習基本功,否則難以打好。對於未來,Rico沒有給自己設定成為代表等目標,只是將其當作一個興趣,用來調劑生活、緩解壓力。她覺得打桌球時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暫時忘卻工作的煩惱。
從Rico的經歷可以看出,桌球運動正逐漸打破性別和年齡的界限,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成為大眾休閒娛樂、釋放壓力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