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二零零五年起,每五年做一次「市民體質監測」,今年將進行第五次,計劃將監測近一萬名市民的體質並建立數據庫,官方冀數據能助政府制定體育、衛生、教育及安老等範疇的政策。作為澳門人應該響應這工作,畢竟健康最重要。然而,特區政府的工作更關鍵。
2020 年與 2015的比較
在上次即二零二零的體質監測報告小結中,比較了二零二零及二零一五兩年度澳門人體質綜合指數的比較,「發現:2020 年澳門市民體質總體水平比 2015 年略有提高,其中幼兒、青少年(學生)體質總體水平下降;成年人及老年人均有所提高。」這結論並不理想,應得到全社會及政府的重視,儘管二零二零年進行監測時受新冠肺痰疫情影響,結果或有所偏差。
新冠之後 澳人運動意識增
體育、健康是世界大潮流,特區政府多年前已提出「大眾、精英體育雙線發展」模式,大眾體育取得一定進展,但本已鬧場地荒的澳門,面對近年越發增長的體育人群,無論場地、質源投放、政策等方面更加吃緊,尤其新冠疫情後,澳門人的運動意識從未如此高過。無奈特區政府還沒有很好的對策, 例如場地方面,望廈體育館重開無疑舒緩了場荒,惟因種種原因,新望廈體育館未得到最佳化利用。另一方面,原狗場土地將興建「市民運動公園」當中細節社會所知不多,是否最合乎社會需求仍是未知數。
氣膜球場的思考
再往深一個層次就是,精英、大眾體育本應沒衝突,而且相輔相承,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澳門卻不時出現爭場地、爭資源情況,當局又往往採一刀切政策,結果唔使問阿貴,兩邊都不討好。澳門這麼多閒置土地,故有造價低、能耗低、便於拆裝、易於施工、適用於不同地方特性的氣膜球場是思考的方向,筆者之前都提出過的。當然,這不單體育局問題,還要工務及其他領域配合,跨部門工作澳門向來艱難,必須政府最高層拍板、推動,新屆政府應該有新思維。
--- 甄慶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