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不畏懼精神 展現四年的成果 澳門體界各領域 鮮有全職人投入

   日前澳門亞運體育代表團向行政長官辭行,十六個運動隊伍正式踏入亞運倒計時,在下周會分批出發印尼的雅加達和巨港,為四年一度亞洲綜合性運動會,作最後衝刺,希望能為特區拼盡全力、爭取榮譽;雖然前面路程崎嶇艱難,但懷著不畏懼的精神,展現四年訓練的成果,即或能衝擊獎牌與否,都是運動生涯不可或缺的里程碑,而在澳門這個運動領域,雖然政府和總會投入了不少資源和心血,但畢竟在體制上還是因不同條件限制,有時來到這麼高水平的運動會,不是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就一定得到所想的回報,但能參與亞運會,也是運動員其中最大的夢想和動力,所以大家應抱著不論結果如何,也應全力支持我們的體育代表團,力爭創造佳績、凱旋而歸。 

沒有『輸』  只有『賺』 

   其實之前幾周的專欄,也曾分析過今次參與亞運的本澳隊伍,有那些項目具備衝擊獎牌的能力,所以不會再作過多的討論,因為以澳門的體制,每次出外參與這大型的運動會,根本就沒有『輸』,只有『賺』,只要前期充足,比賽過程盡了最大努力,就不要太理會或介意結果;當然站在競技的心態和目標,全力爭勝是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和目標,但『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定位,若是因失準而丟掉了原定的目標,那當然感到可惜和遺憾,不過若已發揮了自身水平,最後因技不如人而未能達到某個名次和高度,也無話可說,不論何種原因,能擺正心態,每一次的成功或失敗,甚至可以說經歷,都是幫助和豐富人生,為下一次『旅程』和成長,打下更扎實的動力和基石。 

並非『阿Q精神』 只是反映實際 

   有人會覺得上述想法是『阿Q精神』,如果想深一層,若不是這樣想,又何怎樣?不是要表達『無可奈何』,而是要知你處於的實際環境,在自身和客觀所受的限制,可以協助你成就到甚麼的高度?或提供怎樣的舞台去展現?不是要抱怨政府、體制或總會如何做得不足,而是在現今的澳門,究竟是處在甚麼的階段?我們若繼續以現在的模式走下去,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是否會有很大的變化?不想好主觀去評論,但彼此應心中有個基本的答案;金錢和各種條例的投入,可能在政府、總會、大型企業或民間都是有增無減,但可能感覺為何澳門總是特別『困難』去發展和提升?是運動員態度問題?政府政策?總會領導能力、架構?本澳運動的文化氛圍?還是甚麼? 

如何吸引全情投入? 

   我們不敢去妄下定論,應該由專業的學術單位去調研,或者可能有個『靠譜』的數據;因為運動這領域,不是錢就能買到成績;但在澳門有個幾特別的現象,就是每個從事這領域的運動員、行政人員也好,不是每個人都是非常渴望或夢想成為全職或職業的?為何這樣?在其他國家地區,如果有這樣的舞台,他們都是期間可以全職;這個大膽假設,在社會得不到優越的感覺、認同和待遇,而運動以外領域的工作又相對穩定的時候,怎樣吸引更多相關人士投入?和形成氛圍。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