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員收入差距大

很多澳門運動員都想當職業運動員。正所謂,夢想有多大,成就才能有多大。若沒有做職業運動員,衝擊世界冠軍的志氣,很難成材,哪怕在澳門業餘體育的環境之中。然而,職業運動員也有其苦,付出了青春,最多只十年八年高峰期,期間收入本應比正常人高,惟事實並非如此。市場有多大,收入就有多高才是真理。

不是凡職業球員都是盤滿砵滿的

    不少人都被歐洲足球、美國NBA蒙蔽了,以為凡職業球員都賺到盤滿砵滿。事實上,效力頂級球隊的球星或者熱門項目的明星們,確是豬籠入水,就以美國某商業雜誌的算法,去年收入最高的運動員是拳手梅威瑟,收入達2.85億美元,其次是足球的美斯1.11億美元、C朗1.08億美元,MMA麥葛雷格9,900萬美元、尼馬9,000萬美元,NBA占士8,550萬美元、網球費達拿7,720萬美元、NBA居里7,690萬美元,以上對全世界大部分運動員來説是天文數字。

要視乎是否名牌及熱門

    哪些不屬名牌球隊、不是星級的大部份運動員,收入便差一大截。若是熱門項目如足球、籃球,情況還好一點,在頂級聯賽一個普通球員亦算高職厚職。但若在一些尚未成熟,或者較低水平賽事中打滾的,就不那麼理想了,就以香港足球為例,原來還有四千月薪的職業球員合同。當然,中超例外,名氣大但球技一舨的所謂球星,至少幾百甚至過千萬的年度收入。

冷門項目收入微薄

       哪些冷門項目運動員的收入又如何?在此得先說明一下,既然不是熱門項目,市場價值較低,一般而言沒有職業運動員,只有專業運動員,多由國家或特定公司支持,我國就最多專業運動員,日本也有一些。專業運動員主要收入是工資,差距可以很大,尤其內地,有些低到你唔信,例如三年前,奧運女子彈床冠軍何雯娜便在微博上貼出糧單,一個月只2,464.7人民幣。據內地傳媒當年的報道,倫敦奥運銀牌得主黄珊燦的月基本工資比何更少,還有另一名奥運冠軍僅1,600元。當然,何小姐等是奧運獎牌得主兼屬靚女,有獎金、有商品代言,根本不在乎人工。問題是,沒有她這麼好成績及名氣的隊友們點算?退役後點算?問題至今未解決,一直有很多人為這批專業運動員抱不平。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