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澳 川澳 交流有得著 另類體會交流青少年受益不淺

    體育局經常提到為運動員提供不同支援,除了金錢上資助,讓青少年與其他地方的選手作交流,可以在體育層面上讓澳門運動員有得著外,亦可以在不同層面讓澳門青少年眼界大開。今年隨隊到四川參與川澳青少年體育交流的體育局副局長劉楚遠表示:「我們都想讓他們透過體育鍛鍊、技術交流,以及大家在不同文化上的認知,作為我們的核心目標。」


田徑訓練量令澳門選手眼界大開

體育以外有多層面交流


    不經不覺,原來川澳青少年體育交流已有十年,特區政府與四川省關係一向良好,十年前汶川大地震後,特區體育部門與四川省體育局在北京簽了川澳體育合作協議,承諾給更多機會予青少年作交流,除了體育平台,亦在相互間層面作交流。在體育交流時可以帶動了其他方面接觸和認識,讓澳門青年認識更多,像鍛鍊模式的差異等。

劉楚遠讚賞澳門運動員珍惜交流機會,用心學習。

到地標北京鳥巢參觀

    劉楚遠介紹川澳及京澳青少年體育交流模式,年齡主要是12至17歲層面。一般為先讓兩地溝通給建議,有這個共識,再要看內地條件。「我們亦從最初基礎要有三至四個項目,合作模式本身是他們負擔到來的交通費,落地後我們負擔本地食住的費用。」交流上會較貼地,有條件下過去甚至有安排運動員入住營舍。而一般的時間表,會顧及學校功課,像川澳共識在三至四月左右,復活節前後,讓家長和學校都易接受。

田徑選手聚友誼

田徑體能需求大

從訓練中體會

選項上,劉楚遠表示:「至少要有一定基礎的選手才可以參與,讓他們有認知,始終是代表澳門出去。」他們期望運動員藉這個機會後,可持續發展,進入梯隊,事實上亦有運動員這樣做,成效是有,但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成。「讓他們對自己有更多認知,是我們目標。澳門不同階段的運動員,我們都有支援的,這是其中一個模式。」劉楚遠坦言有時不用外出比賽,光是從訓練可以觀察出澳門運動員與內地的差異,他們感受強,也是他們的得著。「我們有點似活動教育,亦可以帶資訊回來給總會。」過程中會發現小朋友在不同體制下,體質上有所差異,大家一同訓練四個小時,有些可以很精神,但有些會捱不住,這樣令個別澳門選手認知自己的差別。最後他強調:「當然有些項目我們選手可以跟內地小朋友不相伯仲的。」整體而言看得出澳門選手很認真,亦很努力在四日三夜的活動中投入當地的訓練模式,甚至在生活體驗上,以及各種認知上都為澳門選手帶來不同的得著。


北京的青少年乒乓球手已然相當專業

花冰小將對北京應該不陌生


花泳隊學到新技術

跟操練習  拚力跟隊  交朋結友  終身受益


    參與川澳或京澳的運動員,一般都是學界階段,透過今次交流到底是讓他們更能堅定志向?或者另有想法?不同個性的運動員亦有不同的反應,且聽聽幾名今年參加京澳和川澳交流的青少年選手現身說法。



吳梓杰希望在澳門能有更突破的發展

體能訓練大不同



    今年十七歲,在澳門學界A組跳高項目稱王的吳梓杰,在四川的職業田徑學校,讓他眼界大開。「他們是專訓練,在澳門我們放學才練習,他們上半天課,下午已開始訓練。最令我難忘是他們練習量與我們差距很大,時間上光是熱身和放鬆都用去差不多兩個小時,我明白這樣才能將受傷機會減至最少。」從早上四、五時起床做力量,吳梓杰勉力跟上,他感嘆與他一同練習的一群2000後學生,成績已經是澳門紀錄了。「他們很好客,與我一同練的十多名運動員都交換了微訊,希望可以在全國的賽事再次遇上。」

趙婉彤感謝體育局及泳總給予學習機會

體會學習改不足處

    同樣到四川交流,與藝術游泳的趙婉彤交流的是四川省隊。「但年齡比我們更輕。」今年十五歲,參加花泳八年,趙婉彤今次最大的體會,可以學到她們技術以及知道自己不足之處和分別。「她們練體能的方法,很強,早上七時起床,,練完吃中午飯,休息一會再練下午。」趙婉彤指之前去過南京集訓,兩地環境都好,有足夠設施。澳門雖然有訓練館,但沒有體能室。她同樣在四川識到朋友,交換WECHAT和紀念品。


羅詠筠坦言在澳門仍得以學業為重


自費學習受壓力

  至於去北京的羅詠筠,今年差不多十八歲,從九歲開始學花式滑冰。之前有多次到;北京比賽的經驗,但今次遇到的是專業級數選手,年紀與自己差不多。「之前去北京比賽,今次去訓練,以前比賽是同層次,現在的是北京市代表隊,年齡和我一樣。一天要上兩課,一課個多小時,午飯後才練習,但她們都是自費請教練。」

   羅詠筠跟她們一起一天練兩課,主要練冰上動作,澳門有八個人去,對方亦有十多人一同練習。「感覺差別大,對方轉三個圈,我們是兩個圈。她們都放棄學業來練,每周不停練習,沒有休假。」羅詠筠認為這樣很大壓力,自己應該受不了。「教練同她們講的動作便一定會做到。我有些動作習慣了但很難改,教的方法不同,他們教的方法會有壓力,會有幾個人向我們示範動作,對方很勤力,有想過要改。我亦想挑戰八級,是我們這個層次最高的級數,但對方已是專業的。」一心要專注學業的羅詠筠,表示會到上海升學,至少希望可以完成她這個八級的理想。

何俊輝亦想再次參與訓練

早午訓練夠專業

    另一名到北京交流的學生何俊輝,參加乒乓球項目,對方是北京市體校學生。「大部份年紀比我們稍長,水平比我們高很多,每天上午練兩個半小時,下午三個小時,主要是對打練習。」何俊輝表示會學到他們的計劃,跑動會大很多,也想在澳門學這樣練,「像他們上、下午都練會很辛苦,但如真的這樣做肯定會有進步。」他坦言如日日這樣做,體力未必跟得上,今次只去幾天,但如跟上一、兩個月應該要做其他體能訓練。他又表示,與對手是首次見面,新鮮對手有挑戰性,有機會的話都想再去。「他們算得上很專業的訓練,我沒有想過要做專業球員。我們只是交流,沒有太大的感想。」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