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想 可以作出甚麼犧牲?

 為了理想,人可以作出甚麼犧牲?近如香港,亦有運動員為了圓自己的亞運夢,捨棄穩定的工作,以微薄而不穩定的收入支持自己作幾近全職的訓練,在澳門有政府的支援下,到底明年又有幾多名代表可以穩得亞運代表資格? 

沙排雙姝棄職尋夢 

    香港沙排雙姝歐陽瑋欣及袁廷芝,今午在亞運選拔賽力壓上屆代表黃婉媚及吳天麗,取得亞運代表資格,亦解決了她們訓練以及參賽資金的問題。在日前香港的選拔賽中,原本任職小學教師的歐陽瑋欣及袁廷芝,去年9月辭職追逐亞運夢,奠勝一刻喜極而泣,連對手亦坦言為之感動。賽後30歲的袁廷芝激動高呼「我哋有錢了」,將經濟壓力亦一同放下:「以往自費比賽,連家用亦畀不到,幸好有家人體諒。現在取得亞運資格,將可獲備戰經費,總算不負這年半的犧牲。」 

    看到報章所述,這支女子隊平日與男子隊的戰友王沛林/劉梓浩一同練習,當外出比賽時其他國家隊有教練有隊醫之時,他們就只有自己。 

澳代表隊資格得來太易 

    曾幾何時有香港運動員說過在澳門,一席代表隊資格得來太易,他們的意思是參與人數少,競爭與香港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再者很多時,選手們亦不太會珍惜代表隊的資格,就算不是全職或半職選手,比方說學界代表吧!很多時有的因為湊合成軍,亦有些人天賦使言,輕易得到代表隊資格,抱著去玩、去旅遊的心態參賽。有些人會覺得反正出外面對誰,自己都只是得一個落敗的下場;亦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的實力強橫,初次外出挑戰即遇到滑鐵盧,大大打擊日後比賽的心態。 

但求人有我有 

    以前外出參賽,個別單項總會但求人有我有,及後在當局更嚴苛的管理下,亦嘗試在水平上調高門檻。個別亦因應項目的特性,挑選不會輸得那麼慘的項目。例如短距離比長距離好,被拋開也沒有那麼難看;青少年選手比成年選手好,因為大家仍屬年幼,水平落差亦相對較少;地區賽、邀請賽比世界大賽為佳,特別是一些系列賽事,避開最多人參加的賽站更為理智……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