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賽車速勢待發 公開羽球賽如火如荼 體壇職業發展起步中 精英投入人數仍偏低+

踏入十一月,自不然又到每年一度大賽車的盛事,跑道的升級、電子旗號首次的使用,以及還有三場屬世界汽聯的世界盃賽事,在今個月第三周舉行,一連四日第六十六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肯定會有更多的話題,車迷期望刺激、速度的場面『速勢待發』;由九月開學後,在賽道的沿途及周邊,陸續有不少與賽道有關的工程、維修等等已進行,今個月更會進入『忙碌』的完成階段,雖然如此,有關道路的安排,其實一年比一年更完善,希望將道路和周邊,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所以很多如重鋪賽道、加設圍欄、安全網、劃線等,都盡量安排在非交通繁忙和夜間時間進行,所以在大賽車前期,路面所受的影響都會減至最低,反而踏入賽事的一個星期,才是真正的考驗,屆時除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安排要妥善和人性化外,市民在交通出行的配合,也是很重要。

澳羽球手學習機會

在今個星期,也有一項國際級具吸引力的賽事,在塔石體育館上演,就是年度世界羽聯巡迴賽澳門公開賽;這項一連六日的比賽,澳門都有派出代表,參加不同項目,如單、雙打及混雙的比賽,有部份需要打資格賽,也有直接入正賽,雖然實力上與其他國家地區頂級的球手交量,是有一定的差距,但能夠讓澳門球手有份參與這些高水平的賽事,可能未必一定能『走得很遠』去到最後的階段或爭前三,但這寶貴的對賽經驗,是檢閱自身訓練的成果,也可真正了解與其他國際級選手存在的差距,對於在羽毛球路上的成長和繼續進步,都是難得的過程。

投入職運選手仍偏低

有天與友人再次談起澳門體育的發展,其中談及職業的發展,澳門仍處非常起步的階段;雖然政府有精英運動員計劃全職的部份,但感覺投身的人數仍然佔少數,而且好像很難形成一個氛圍,究竟點解?有時心想,政府有關部門,已在精英培訓計劃,不斷優化,待遇對比過往已有所提升、又有其他津貼、年度優異成績獎金的獎勵、以及退役後繼續進修的保障,但對於運動員『大圍』來講,願意投身以運動作為職業的,在比例上仍是很少數;就以上文提及的羽毛球項目,過往及現在都有運動員,以全職身份投入,曾經印象近年有位男的羽毛球手,應該超過七、八年前,當時被喻為新一代的『接班人』,他在澳門除了有全職外援教練培訓外,也送到內地長期集訓,但始終很難上到一線,在國際賽具競爭力,所以之後重投社會其他行業。

社會環境的局限

這不是說精英計劃的成功與否,也不是說總會和運動員自身不努力的問題,而是澳門的社會環境,有部份是局限了運動的想法或發展;例如與友人談及的問題,是澳門整體經濟環境太好,全職運動員與其他行業待遇比較的時候,可能差不多,或者好一點,又或者差一點,但年青人或他們的家長,普遍會想到長遠一點,那將來如何?另外,當運動員要選擇全職的時候,已基本是成人階段,這時就要考慮他的前期,所建立的能力,如從小到大,所受訓練的環境和競爭並不是高強度、高水平,即使他願意成為全職運動員,對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呢?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總結。

                                頂爺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