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體育界亦不能幸免,正如大家若在這個關節上仍然討論口罩否有助阻隔傳播一樣,仍有不少人會討論澳門的體育水平,是否應該要以「擁有職業隊」作為一種指標?
疫情下體界,受創有幾多?
事實上澳門體育界在今次的疫情下,受創程度有幾多?沒有比較的話,可能沒有那麼清楚,但只要看一下鄰埠香港較早前奧委會都要出來開記者會,向政府申訴實況,就大約可以估計到情況。香港體育圈有不少全職人員,運動員及教練並非全部都有政府養,尤其是教練,有不少是為私人教授或學校、社團開班,疫情之下就等如「手停口停」,當然不少人會講難道做教練,做運動員平日就沒有積蓄?一有問題就會陷入如斯境地?首先我個人估計未必指他們立即有財困,但在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至少仍有一、兩個月的前景未明,體育可能就要比工商業等更遲一步開放,恢復舊日光景,但現實是假如大家的商業和經濟環境不明朗的話,體育可能就成為大家會首先選擇放棄的一環吧!
業餘體育「進可攻,退可守」
澳門不是沒有人依靠體育為職業,像澳門亦有職業籃球隊員,亦有在外地參賽的足球員,也有教游泳、羽毛球、健身、網球……各個不同項目的教練,試想像一下如果他們都只是靠「教體育」作為單一收入來源,這個時候怎能不發愁?澳門的業餘體育規模,暫時都可以讓大家「進可攻,退可守」,真正全身投入的當上精英運動員,受的是政府資助,政府才不會因為疫情關係,跟你說你沒有比賽、沒有成績而跟你解約;但現實生活中如果是職業選手,看看人家的足球員?真的做到像英超、西甲那麼有錢來養大家一年半載嗎?香港不是亦有職業足球隊與球員提早解約?不是有球員要減薪嗎?換了在澳門發生,這些都是一旦全盤變成職業的話,大家要考慮承受的可能性。
趁這機會好好深思
現在不是光說水平或發展的問題,但在現實的層面,真正有實力的選手也需要考慮生活問題,何況好些其實未「準備好」的,大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