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不單困擾大部份市民,同樣對體育愛好者造成問題,不少體育項目都需要有正規場地,那怕他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用一些非正規或替代式場地照做運動,但總需要「有塊地」,再加上個人項目要求的空間可能細一點,團體項目就難以將就,像正式籃球比賽要改為發展三人籃球,這也是因為土地問題而演變。
有場地 有優勢
足球近年亦開始「因地制宜」,推廣發展五人足球,一來方便學校可以在限度的範圍內開展,而且亦較適合年幼的學生參與,五人足球在細微技巧上的要求亦更高,可以讓小朋友打好基礎,加上在澳門真的不是有太多學校有條件擁有足球場,光是看到那些在學界名列前茅的隊伍,不少都是擁有場地的優勢,說來似乎對其他學校不太公平,但這的確是發展上的現實。
場地問題打擊排球發展
像近年發展大受打擊的排球,從學界開始,參與的學校比對同樣有男女子的籃球,隊伍少之餘,亦不過是集中在幾家學校中。過去有分析指一方面校內體育老師教授排球的人數不多,或者說若論到打籃球和打排球的體育老師,數字上就有落差;二來找個籃球場或退而求次找個籃球架,就要比找個排球場容易得多,不少學校場地環境條件有限制,當然會選擇他們能力可以發展的項目。
市政署增設排球設施
近期排球愛好者有見及此亦有向市政署反映,希望可以在他們的「自由波地」增加排球場的可能性。市政署也主動提出在松山纜車站附近的自由波地,也會增加排球地線及掛網架配套;此外,也會借黑沙海濱休息區及黑沙公園重整的契機,建設新的多功能沙灘足、排球多用途場地,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運動選擇。希望此後的三幾年,排球運動可以在場地稍為增加之下,吸引更多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