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觀眾入場與否 與水平高低沒直接關係 睇波文化未形成 澳人沒捧自己人的習慣

第五屆粵澳盃男子籃球賽1月18日塔石進行次回合,澳門隊坐擁主場之利,奮戰到底,仍輸75:87,兩回合同告敗北,廣東兩戰全勝奪盃而回。或許,這場是澳門籃球隊今年能打的最高水平對外賽事,觀眾不算多,澳門籃球要如何搞?引發更大的思考是,澳門人如何看澳門人? 

粵澳盃賽不算冷清 

以澳門籃壇常態來説,粵澳盃次回合不算冷清,只觀眾人數與筆者所想像的有大距離。無獨有偶,粵澳盃與一年一度的本地體壇盛事〝學界籃球決賽〞差不多同一星期舉行,入場人數相差大。不要忘記,受防疫措施影響,學界決賽的入座觀眾已經少了很多,可謂讓賽! 

學界賽觀眾入場因素多 

仍是這個老問題,學界籃球決賽既成本地賽事icon,同為籃球,水平更高的高級組公開賽決賽甚至粵澳盃,卻燃不起球迷熱情?從兩者的明顯分別,看出觀眾在本地賽入場與否,與水平高低似沒直接關係。當然,眾所周知,觀眾肯入場看學界決賽,因為同學情誼、學校歸屬感、年輕人趕潮流等,這些是對的。

 不入場的深層原因 

但除上述原因,關鍵是〝睇波文化〞未形成,更深層原因是澳門人沒捧自己人場的習慣,甚至〝澳門人都看不起澳門人〞〝隔離婆仔飯香啲〞的想法,遍佈澳門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總認為澳門人水平、專業性不如外人,體育、文創等如是,專業工作亦如是。客觀講,澳門人口少,精英數量少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不代表澳門沒叻人、精英,問題是澳門很少客觀的看自己人,多先入為主。 

一個簡單的例子 

舉個簡單例子,澳門各行各業都遇到一個尷尬局面,有實力有預算的大公司,會找香港或其他地區的專業人士做〝大項目〞小公司預算有限的,就用相對低價的內地公司做〝小項目〞土炮公司高不成低不就,難撈至極。澳門足、籃球請外援也有類似情況,是嗎? 

冀大家多給機會澳門人 

發了這麼多牢騷,只想提提大家,多給你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鼓勵,多給機會澳門人,儘管他們現時的水平未必很高,惟沒恆常支持以及鍛練機會,怎能提升?但願新年新氣象,一切由入場睇、撑本地波開始!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