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內地舉行得如火如荼的全國學生運動會,有別於過往將中學生和大學生分開舉辦,二者合而為一其實亦能省時省人手,唯一對今屆賽事有異議的,可能是賽事組委會突然改規定,殺到不少地區一個措手不及。據規定,參與全學運的學生必須要有所代表地區的中學或大專院校在學證明,方能代表該地區出戰。以澳門為例,賽事組委會早前突然改例,指澳門武術代表隊的大學組中有兩名隊員不符合參賽資格,因為二人分別在北京體育大學及香港大學升學,不屬澳門特區的在學證明,不符合參賽資格而未能出戰,甚至提議二人不如分別代表北京和香港出賽。
咋聽之下 大有問題
這樣咋聽之下便大有問題,澳門人才用澳門資源培訓出來,竟然要在這個大賽中,代表其他地區出賽?辛辛苦苦培養的好手,一旦得勝莫不是要將獎項送給其他隊伍?如此一來,日後但盼澳門的高等院校努力「特招」,將內地的體育高手盡數納入澳門區內的學籍,舉個例子曾經代表國家隊參加里約奧運會的女子馬拉松選手岳超也曾在澳門大學就讀,澳門莫不是錯過了讓岳超打正「澳門特區」的旗號參賽的機會?
既來之 則安之
不管如何,賽制是人家定的,既來之,則安之,來屆是否繼續按此政策而行,現在想還言之尚早,雖然因學籍問題剔除代表澳門參賽的資格,對澳門體育界不論總會或運動員都構成壓力,但相信大會如此執行亦有他的理由,但期望特區身分在日後可以用另一種區別於內地學籍方式處理,找到一個更為妥當的處理方法。
澳門力爭成績的舞台
學生運動會是澳門力爭成績的舞台,對比更多的全國賽、亞洲賽及世界賽等,澳門學界水平對比其他參賽者並不差,相關不少資源都投放入學界層面。原因很簡單,學界層面無論與香港或內地,甚至世界的水平相比之下,差異不會太大,假設大家都是在小學階段起步,那麼從小學到到中學,只不過10多年的光景,小朋友仍然在發育時期,身體素質差異亦都比較接近,於是乎澳門運動員要爭奪獎項機會便大增。
恐防過分催谷
唯一害怕是過分在學生時代催谷,他們需要兼顧學業和訓練,以澳門目前的教育制度來看,應該超過九成的學校,沒有特別向體育優秀的學生作出傾斜的。如是者,學生們就要動用自己的假期外出訓練以及比賽,並同時要在學業和成績上取得平衡,這樣無疑會帶給學生以及家長一定的壓力;其次就是從小學開始訓練的話,能否將他們這種熱情一直持續到畢業,這個實在很難說,而且個別項目發光發熱的亮點應該是在中學畢業後,甚至是大學期間收成。像游泳、田徑以及各種球類運動,成熟的選手才是澳門最需要的一群,若然我們揠苗助長地小朋友年少的時候開始催谷,一旦他們未能承受種種壓力,以及吃不消那些訓練量,便會硬生生地將一名具潛質的運動員摧毁。,這方面的拿捏實在有賴家長、教練們溝通和合作。
---雲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