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成都載風雲,紅日一輪贈知音。爲澳爭光齊努力,砥礪前行勵初心」。
澳派體育代表團出征成都
欣然地獲悉,本澳派出52名運動員組成澳門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出征成都,參加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并將參與游泳、柔道、劍擊、跆拳道、田徑、乒乓球、羽毛球及武術八個比賽項目。 團長潘永權表示,所有運動員已按既定計劃部署,運動員均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及比賽狀態,有信心會取得好表現。武術代表隊王泳欣將在開幕式擔任持旗手,她指很榮幸能有這次機會,並期望可以站上領獎台。
「世大運」又稱「小奧運」
由於很多國家代表隊的年青運動員仍就讀於大學,故此可以用大學生的身份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因此「世大運」又被稱為「小奧運」。成都「世大運」原定兩年前舉辦,但由於新冠疫情而宣佈延期至2022年六月舉辦,隨著疫情的變化,國際大學運動總會宣佈再度延期,最終決定在今年七月廿八日揭幕。
「世大運」比「奧運會」還早
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舉行至今已經64年,但很有人不知道,世界大學生運動的歷史比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還要早90多年。美國在1905年成立了「國家大學生業餘運動員協會」(NCAA),此後匈牙利、波蘭、法國、瑞典和挪威等國家相繼成立協會,令到大學生體育運動廣泛傳播。1923年法國第一次舉辦大學生運動會,參賽者中不少是外國大學生,第二年又在華沙舉行,項目有男子田徑、游泳和擊劍。隨後羅馬、多特蒙德、都靈等地相繼舉辦,大學生運動會的聲勢席捲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38個國家的大學生代表1957年在巴黎開會,提出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性的大學生夏季和冬季運動會,並定名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不久即宣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誕生,其「生日」是1959年8月27日,出生地為義大利都靈。
首屆於1959年舉行
1959年,首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義大利都靈舉行,來自45個國家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首屆大運會正式規定的比賽項目有田徑、游泳、跳水、水球、體操、擊劍、網球、籃球和排球等9項。隨著時間的推移,1977年主辦國保加利亞增加了摔跤,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 隨著項目的增多,規模不斷擴大,今屆成都世大運共設置18個競賽項目,將產生269枚金牌。
北京2001年首辦
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北京舉行,10年後深圳承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09年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行;2017年中國臺北舉辦了第29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女子跳水選手陳肖霞在第10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奪得跳水金牌,這是中國運動員在「世大運」歷史上獲得的第一枚金牌。2019年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澳門武術女將李禕在女子長拳項目表現出色,以9.52的分數力壓俄羅斯及日本選手,為中國澳門在世大運取得了首面金牌。
武術王泳欣本屆為澳隊持旗手
今屆「世大運」開幕式擔任澳門代表團持旗手的武術女將王泳欣表示,她期望可以站上領獎台。王泳欣的確具備爭金實力,她剛在印尼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女子槍術中,以9.169分擊敗其他國家對手,勇奪金牌。期待王泳欣一語成真,站上領獎高台,揚威成都、為澳爭光。
「洪爐烈日正當空,砥礪前行浴春風。珍惜青春多努力,爲澳爭光記心中」。
--- 漣 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