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澳門體育局公佈了一份名為「2017澳門體育場地調查」,對比同樣由澳門大學在2011年為體育局所托進行的同類型調查,分析從2011年至2017年澳門體育場地的變化狀況,為科學化地利用現有體育場資源提供參考。經數據分析及整合,報告指去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相對二零一一年減少了0.06平方米。體育局方面表示近年已致力為居民創造運動條件,惟人口增長速度較體育場地面積增長明顯為快,未來將持續跟進體育設施建設,就新城規劃項目提出體育範疇意見,爭取更多運動空間。
林蓮嬌努力跟團隊一同絞盡腦汁,要在澳門覓地發展體育空間。
人均體育面積的概念
體育局副局長林蓮嬌指調查按2011年的資料及雷同調查方式來做,基本上澳門大學將2011年到過的場地,看面積有沒有變化,以及有沒有新增場地,當中包括政府部門、私人場地及屋苑、酒店,最後公開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她解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的概念,是讓我們縱觀澳門有多少體育運動空間,包含私人及公眾的。當然很多不是會開放給公眾使用,例如私人屋苑的泳池及健身設備,對象主要是住客或會員之類。」
「我們主要循空間方面看,那怕是給住客或會員使用,他們也是澳門人,這有助我們未來規劃體育場地來作參考指標。」
計算人口模式並沒有考量到不同年齡層階段,概念上比較簡單和純粹。找到體育場地空間再除了全澳人口總數,跟國家同樣以這一套指標來調查。
塔石體育館功能多用,已超出一般體育範疇
數據供日後作規劃
林蓮嬌強調:「自從2011年至今的場地變化,體育場地空間有增加,但同時人口亦有所增加,體育場地空間的增幅趕不上人口升幅,這個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空間多了,而且澳門市民運動意識增加了,相信大家的需求亦有所增加。有了數據給相關規劃部門,在日後做新的規劃時增加體育元素。」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的孔兆偉教授在調查中有提出建議,林蓮嬌表示建議中有些措施一直在做,例如一些非標準化場地,例如旅遊塔旁有自由波地,奧林匹克泳館增加三人籃球區、羽毛球區等。
望廈體育館現時進度理想,落成後將大大增加該區體育空間
新舊場館陸續投入服務
望廈體育館自去年三月重新動工後,建築期按原資料建築期為一千三百三十多日,目下看來會比較理想,但具體時間仍需要建設辦說了算。「我們亦希望可以提早完工,從過去一個平面,增加至五個面平面。另外在澳門蛋運動員培訓中心進度亦理想,在這建成後可為運動員提供更多的體育空間。當然分為競技體育及大眾體育兩部份,同樣希望可以給我們更多空間。另一個蓮峰球場,今年七月他們撤離後,特區政府已明確表明日後這區主要也是做體育文康用途為主。」
特區政府已明確表明日後逸園狗場片區將仍為體育文康用途為主。
優化擴大原有設施
「我們早就提出相關意見,除了保留原有的體育設施,亦希望可以增加多一些體育空間給予讓區甚至全澳市民。還有新城填海區,可以適地當地有體育空間,無論是該區或全澳市民均可以用。每當有新的規劃我們都會積極表達。長期我們與機構及學校研究,可以將他們場地加入我們的公體網,一直都有做的。調查中有提到的措施是不謀而合,未來仍會朝這個方向而行。
現時各區已因地制宜設立體育活動空間
按實際需求增設置
林蓮嬌坦言她作為負責場地設施方面的工作,雖然設施沒有少,但因為追不上人口增幅,也不只是他們這部門可以做。「能否追得上人口增幅,站在我們部門立場,我們要努力爭取,沒有所謂的足夠,當然愈多愈好,我們都明白體育運動空間增加不會有人嫌多。」配合澳門未來的發展,在不同地點按實際需要設置體育場地空間,未能說刻不容緩,但亦是在情理之中。
體局近期與澳大達成協議開放運動空間與市民大眾
2017澳門體育場地調查中的建議: |
全面規劃新城,不斷改善基礎設施。 |
綜合考慮都市更新,縮小人口稠密體育場地設施的不足。 |
新建社區需要配套一定數量的體育設施,社區設施不可忽視體育元素。 |
綜合考慮重建體育場館,有效提升空間使用效率。 |
因地制宜設立非標準化體育活動空間,見縫插針增加體育場地。 |
2017澳門體育場地調查 |
年份 體育場地總面積(m2) 當時人口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m2) |
2011 780,798.19 557,400 (a) 1.40 |
2017 873,512.58 650,834 (b) 1.34 |
相差 92,714.39 93,434 -0.06 |
註: (a)資料取自統計暨普查局2011年12月31日的人口估算
(b)資料取自統計暨普查局2017年中旬公佈的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