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健共融好氣氛 健體和睦表關心

由體育局主辦、中國澳門殘疾人奥委會暨傷殘人士文娛暨體育總會、澳門特殊奧運會及澳門聾人體育會協辦的“2018全澳殘疾人士運動日”,於上周日(15日)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 - 室內館及乒乓球室圓滿舉行,吸引約1,500人次參與。

嘉賓們為活動主持剪綵儀式

運動員點燃火炬

活動吸引千五人參加

運動日設有乒乓球比賽、9項康體活動、3個體測體驗攤位及健全人士體驗區,讓殘疾人士、其家屬及廣大市民一同分享運動樂趣,從而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健康意識,實踐“齊運動 健體魄”的大眾體育理念。例如在健全人士體驗區,安排市民可以配戴「老花眼鏡」模擬視障人士所面對的困難。

參加乒乓球賽的得獎者與嘉賓們合照


  乒乒球賽事緊張刺激

參加者戴上特製眼鏡感受殘疾人士的運動情況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運動日,支持和鼓勵殘疾人士多作體育鍛煉,保持身心健康。同時,亦為傷殘人士與健全人士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加強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關注和瞭解,拉近彼此距離,帶動殘疾人士融入社會,更好地宣揚“終身體育、傷健共融”的訊息。

出席開幕儀式嘉賓有體育局代局長劉楚遠,中國澳門殘疾人奥委會暨傷殘人士文娛暨體育總會會長陳明金、澳門聾人體育會理事長區志新、澳門特殊奧運會代表蕭宇康、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民政總署代表李兆燈、中國澳門殘疾人奥委會暨傷殘人士文娛暨體育總會理事長菲能地及多位體育委員,而開幕儀式結束後隨即進行康體活動,現場氣氛熱鬧融洽。

 嘉賓與參加者投入趣味康體活動


那怕有風雨,但現場仍相當熱鬧。


鼓勵更多人參與運動

體育局大眾體育及特別計劃處處長盧綺雲表示,體育局一直都有不同類型大眾體育活動,殘疾人士亦是他們關顧的一群,支持和鼓勵他們參與體育鍛鍊,融入社會,並達到傷健共融。

「我們每年活動後會跟各協辦團體檢討,除了今天的活動,亦有其他大眾體育活動甚至暑期活動適合殘疾人士。其實他們可以透過這次活首先培養興趣,繼而有望持續發展。」她表示。

盧綺雲表示每年舉辦不少活動,鼓勵大家要共融。

年青人  多上網  少運動    各有各需求  場地要配合

來自不同單位的參與者,對於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和興趣各有不同,整體而言對政府能舉辦運動日,增加他們的受關注程度以及有機會活動一下,均持正面態度。

參加特奧會與趣班的浩輝,平日會參加田徑、乒乓球和足球。他從十二歲己開始參運動,今年十七歲的他表示做運動對他有幫助,亦喜歡參與運動日這種活動,平日則多數參加學校及團體的活動。

浩輝(左)喜歡做運動,身旁為澳門特殊奧運會代表蕭宇康

場地僧多粥少不願爭

傷殘人士葉先生,期望有更多活動讓更多人會關注到他們。「我本身是傷殘人士體育會會成員,每星期都會有特定訓練,但我沒有使用社區體育設施,很多時要視乎他們的出入口無障礙設施如何,而且平日很多市民在玩,輪椅使用者很難和他們一起玩,很多時段亦不夠用。」葉先生以前有打網球,間中有租私人場地打羽毛球(街總),他表示後生的少出來做運動。「是少的,他們的想法不同,雖然社會有宣傳,但他們真的不積極,澳門說有幾千人取殘疾證,但玩運動的可能連5%都沒有。」

 葉先生承認現在年青人少參與體育活動

澳門聾人體育會理事長區志新亦指參與體育人士比例正在減少中,因為以前年青的聽障人士都愛玩運動,現在很多本身玩的年紀大,可以玩的活動少;年青的一群又少參與。「可能是社會正流行上網玩遊戲,又或工作上的問題,運動的成員便相對少。」他表示澳門一班聽障人士多數會玩保齡球、乒乓球及羽毛球作競技比賽。

澳門聾人體育會理事長區志新(右)及協助翻譯的LEO

聽障人士聽不到所以比健聽人士在競技比賽時,有點反應慢,反而做些靜心的運動其實有優勢,但他們的興趣卻不太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