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人的冠軍

   社會文化司領域2019年施政辯論,身兼體委的議員馬志成提出,澳門運動員能取得佳績,除靠自身不斷努力外,教練、裁判、科研、醫護人員等“幕後英雄”功不可沒,政府應給予他們更實質的支持,除金錢支援外,要提升他們自身價值與競爭力,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可全情投入體育事業中。從來沒有一個人的冠軍,這是個好建議。

體育運動講求團隊

    玩體育的人都知道,體育運動講求團隊,哪怕乒乓波、羽毛球、網球等個人項目,背後都有一大班教練、隊友、行政支援人員等。運動員要出成績,或者整個項目有比較好的發展,除運動員打專業、職業之外,總會有否一支比較專業、穩定的團隊甚重要,澳門王牌項目武術是最佳例子,至少有全職的教練及行政人員。

支援尚有很大改進空間

    誠言,政府近年對總會行政人員的支援多了,例如組團返內地讀體育管理相關課程,向教練及秘書發放津貼等,這對留人及提升水平有幫助,但客觀而言,與足夠距離甚遠,就舉裁判一個例子便説明到問題。眾所周知,澳門絕大部分項目都缺裁判,儘管最多人參與的足球亦然,據著名足球裁判徐國權説,全澳約只100個足球裁判而已,要應付大球、小球的甲、乙、丙組、學界賽等賽事,人手緊張可想而知。

只靠熱誠並不足夠

    澳門裁判少其中一個主因是裁判費低,影響入行意欲,長遠亦影響執法水平。當然,做得裁判者,相信其主要考量是熱誠及責任感,金錢不是最重點,否則澳門裁判更少。惟今時唔同往日,社會文化變了,生活成本甚高,只有或者只靠熱誠並不足夠,合理費用是必須的,否則難以提高要求。對此,作為澳門體育最大水喉的政府有責任,總會更責無旁貸。既要增加資源,更要合理分配資源。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