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大獎賽改制受考驗

  世界女子排球聯賽重臨澳門,五月廿八日至三十日連續三天在綜藝館上演,中國女排再當風頭躉,將與泰國、韓國及比利時鬥法,可惜又是星期二、三、四,小城回到叉燒飯、派飛的年代。

以往多為假日肇行

    曾經的世界女排大獎賽,澳門人趨之若鶩,一票難求。小城一直盛行的派飛文化,或者搵學生撑場的日子,也由大獎賽而漸漸改變,尤其中國女排出場及爭冠軍的周六、日,總座無虛席。可惜大獎賽改為世界女子排球聯賽,賽事安排在周中的二、三、四,下午、晚上各一場,入座率可想而知,特別是下午三點半、四點半哪場,大部分澳門人根本未放工。不想曬席,不得不向學生招手。至於旅客,就要看當局如何宣傳了。

炒熱還須明星效應

    體育賽事乃一盤大生意,有賺有蝕,一切睇戲碼。男、女排在國際體壇有一席之地,惟論熱度卻差足球、籃球九條街。上年,國際排聯將大獎賽改制,男、女子組別由十二隊擴至十六隊,分站賽程由三周九場,增至五周十五場,十六隊打足一個單循環。表面上,隊伍、賽事增多,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贊助商及影響力,事實上未必,最重要乃球星的知名度。然而,排聯的市場推廣差好遠,一般人能説得出的排球球星,恐怕十隻手指數不到,最後或僅朱婷一個。這並非比賽場數增加就可以的。

還有運動項目之間的競爭

    另外,大會還想出,二、三、四女子,五、六、日男子的賽事安排,冀觀眾每天都看到排球比賽,未免想得太完美。觀眾是識貨的,其娛樂時間也有限,排球要與其他運動直接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界男、女子排球聯賽的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要觀察多一、兩年。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