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大家可以接觸到的體育項目何奇多,除了奧運項目外,一些向冷門、非奧運、甚至帶有點傳統觀念的育項目,其實一直在默默發展,亦嘗試努力做好成績。
2019年首回合積分賽參加者
探討大眾班可行性
為中國澳門劍道連盟打拚多年的理事長張子鵬,在日前第一回合劍道積分賽比賽時提到,目前他們除了向科大、粵華、坊眾等學校作推廣,甚至與體育局商討辦大眾體育班的可行性。目前活躍會員有二、三十人,除了教練是六十多歲從香港來的,會員中最年長約為五十多歲,最年青的可以去到八歲。張子鵬解釋:「暑期活動也有,不過我們一般接受14歲以上的學生參加,事關我們不比群眾參與的數字高,如在澳門招生很多時學生年齡差距較大,怕有安全上問題。」
張子鵬指劍道令他自信心加強
發展主力找會員
談到他們的組織架構,張子鵬稱一般都是要找會內的成員,因為這項目若要發展主力要找會員。「因為有一定限制,外人不太理解便會很難推廣,尤其在考試基制上,每一個段位((LEVEL),每個段位考試要等待的時間會愈來愈長。」以他為例,五段在澳門算是澳門最高,「我由初段到現在我用了二十年。初段考二段用一年,去三段要兩年,三段到四段花三年,澳門的全為在職人士,時間上未必配合到。」他表示自己本身可以考六段,但因工關係未有時間去考。
其實劍道考段始終都要在十四歲開始才可以考初段,所以至少到廿多歲才可以考到上四、五段左右。平日本地一般有兩個館內賽,本來今年有安排一個邀請賽,但遇上雙慶年,所以推到明年舉行。
教練黎富恩(七段鍊士)(左)向女子冠軍麥善怡頒發獎品
集訓隊外出比賽機會多
集訓隊外出比賽機會多,現在國內幾乎各個省都有個屬會在,國內參加劍道的人口以幾何數字倍增,國內的劍道人口目前已比港澳兩個早發展的地區更多。「不過論到我們參賽最多的地方還是香港,主力有幾個大賽,每年二、三月是亞洲賽,年中有港珠澳埠際賽,以及一個稱為大中華的賽事。」像港珠澳賽我們可以讓年青選手的參加,每年全國賽或者會讓集訓隊高階的選手出去。張子鵬指出國內其實有很多比賽,主要仍以北京上海發展火熱,並以此作為貴族運動,甚至有職業選手的出現,那怕是非奧運項目亦有不少俱樂部,單在廣州至少有三個道場,平均有四至五十名會員。張子鵬稱可能因為日本人在國內有不少投資,在內地亦有日本人在工作,不少日本人本身練習劍道,亦順理成章將劍道帶入去。
反觀在澳門很難得會有日本師父,「大約2003至2008年我師父在珠海工作所以過來,之前有師父因為做輕軌而過來澳門。近期亦多了一班韓國人,也加入練習劍道。如有更多人口參與,當然對推廣發展有好處。」
教練黎富恩(七段鍊士)(右)向男子冠軍沈家輝頒發獎品
劍道要否作為奧運項目劍道界年來也有爭拗是否要加入作奧運項目,問題是傳統的師傅不想變得太過科學化決勝負,會失卻他們講求「氣、劍、體」的內容。再者劍道有一句叫「交劍之愛」,指的是用劍道來識朋友,所以他們不會介意不同段位交手,那怕世界賽他們亦不以磅數、年齡或段位來分組,全部都可以挑戰,這些規則多少與奧運會有衝突。另外若要加快推廣,基於他們有個考試基制要等幾年,容易形成人員流失,若要入奧運恐怕這方面亦要作大改革。
相互之間其實沒有年齡或磅數、段數分野。
有助增強抗逆力
劍道不入奧運似是有點「講心不講金」,張子鵬亦表示劍道的「實用作戰性」不大,比賽也是感受對方的心。他笑說:「我小時候被卡通吸引,從而學劍道,一年後我問師傅劍道的實用性,估計除了反應快外,似乎沒有太大的攻擊能力,但在心靈上有改變,自信心及心理素質上會好些。尤其你去到低潮位,抗逆力會特別強。」
雖然澳門參與劍道的人少,但不表示沒有成績。男子在2018年世界賽最高去到32,其實只差一場可以晉身前16;女子亦有選手打到前16名。劍道世界賽沒有分年齡來比賽,只有分團體和個人賽,個人每個地區可以派三人,團體賽則由五人組成,如要分開個人和團體計算,一隊最少參加者可以達到十六人,還未計後備的。
劍道可說是日本國技之一
獨具匠心自有樂趣 為澳爭光查找不足
在2018年世界賽,能在個人賽中打入前32,只差一步便入前16的張煒鉦,原來亦學了九年劍道。今年24歲的他是四段選手,剛畢業從事文職工作。「15、6歲開始接觸,主要因有朋友已在學所以跟來玩,以前做過學校足球隊成員,後來除了踼足球,亦有參加羽毛球運動。」他說。
張煒鉦希望以劍道讓澳門打響名堂
要堅持只需一個理由
問到這九年來有覺得悶嗎?他說:「玩任何運動都有其樂趣,要視乎你的興趣。」我直接在總會開始學,從當初不瞭解,堅持到今時今日。「當初參與的人多,但現在只有我和另一位朋友,只要你有興趣自然有不同見解,我要放棄可以有百萬個理由,要堅持只需要一個理由。」
平日如有練習張煒鉦都會來的,一周大約三次,亦有去協助教班。他表示:「我有成績對師兄和老師有交待,但我覺得有運氣成份,要做得更好。過兩年的在巴黎的世界賽我想有更好成績,爭取更高的名次,要讓世界其他地方認識到澳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