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獲得特區政府頒授體育功績勳章的,恰好是一個總會、一支代表隊及一位體育界人士。上期介紹了足壇名宿小耶穌,今次介紹獲勳章的是組合模式與很多澳門體育組合並不相同的龍獅代表隊。
長期以來因為龍獅運動的獨特性,澳門龍獅運動總會麾下只有代表隊而無集訓隊,作為龍獅總會的最高領導人,澳門武術總會理事長陳永傑指出:「代表隊全都是從本地龍獅賽出來的,一班選手出來再交由一班教練再挑選,從而組合出代表隊,他們也沒有受到資助,真正是捱出來的。」
武術總會理事長陳永傑(中)、副理事長鄭國恆(右)及龍獅總教練潘敬文感謝特區政府和體育局的支持及鼓勵。
長期訓練的澳門南獅背後下過不少苦功
武術勳章大滿貫
以武術總會長期以來精英輩出,今次連龍獅代表隊亦得獎,陳永傑自然高興:「發展龍獅說實在不是一年半載的事,而是多年來南征北戰的成果,能得政府認同,我們總會當然高興。對得勳章會否造成壓力,反正有沒有勳章我們都要做好這工作,將龍獅賽事辦好。」
「我們(武術總會)都基本上差不多都有勳章,武術、散打和龍獅,不過無論給我們勳章與否我們都一樣做法,始終我是外行的,我總得支持他們(教練們),他們提意見我沒有反對過。」陳永傑再三強調成功主要是運動員肯努力,做總會的必會支持。更希望一代一代可以傳承下去,讓總會有交待。
在近十多年來領著代表隊出戰,基本上世界賽、亞洲賽……甚麼獎項都已成為囊中物,武術總會副理事長鄭國恆,亦有切身體會。
去年澳門在世錦賽共贏得一金三銀一銅
澳門北獅隊在參加世界賽
從天台練習 走向世界舞台
「我年青時也是龍獅隊隊員,自從2006年我加入領導層,多數由我帶龍獅隊出外。我們其實沒有設計走向,首先是缺乏場地,我們都只能在某屬會天台練習。梯隊方面主力十多年仍在隊中,要兼顧工作和訓練兩方面。世界賽或亞錦賽等都看到他們練習很辛苦,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在本地訓練,沒有外出。運動員有工作好難請假外出集訓,可以有這個條件,要等他們放工放學才可以練。目前武術和散打都有場地,他們算上幸福的,但龍獅場地要放道具又要有適合高度,所需要的範圍都比較大,在澳門暫時未有條件。正常需要在室內的,但目前要在天台日曬雨淋地在練習。」
他指出龍獅隊一直在艱苦中訓練,外面不同國家地區有完善的場地和訓練,澳門雖然有好的訓練但沒有場地。「我們只要能抽到時間,不管日曬或下雨都要操,反觀外國很多地方都是職業化的。澳門仍是一支業餘隊。我心中想是值得給他們的。隊中不少在職選手,主要是二十來歲的。」
目前常規會有三幾十人一起練習,鄭國恆由他們十來歲接觸他們到現在,大家的感情很好。「每次比賽都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人人都想要贏,到比賽時要看發揮等,他們本身對龍獅亦很有感情,私底下似兄弟姐妹。」
澳門北獅隊在去年世錦賽競速項目得銀牌
兩度參加武林群英會的龍獅隊功勞亦不少
要提升就要一條心
至於幼承庭訓,出身武學家庭的總教練潘敬文,感到政府看到這班人多年來默默在努力,但未來發展目標基本上仍受制於場地的短缺。「我們心中有計劃,然而不可能太完善,但仍會努力,只要人數適合便會練。我們無論下午或凌晨都會練。」
龍獅隊的學員一般從小來練,他們各有愛好,喜愛龍或獅各有選擇。「有些本身是練傳統武術,甚或其他體育活動而轉向參與龍獅,但要看他們喜歡,有的自己來又或參與的朋友來介紹。暑期以及體育局都有龍獅班,基本上再來的話他們要有興趣,一般都要全隊人一條心才能有提升。平均一年如有十個八個人上門來學已很不錯。」
要有基本功 更要有創意
「學龍獅要有體能、技術、鼓樂及很多範疇。」首先必定要教他們做運動,有體能,之後要懂鼓樂節奏,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然後又要先做替補的,舉例九節龍主力九個人以外,還得有一班被稱為「頂腳」的替補運動員,要補上去訓練,他們其實也很辛苦,任何一個位置都可能需要他們。全隊不論正選副選都重要,倘若一隊之中只有主力的一班,沒有替補的話,隊中便會易會有斷層。
時代進步,潘敬文除了上述的教學練習,還需要不時為龍獅表演及比賽創新。「我們整套模式要有傳統的,多思考與別不同的陣式,一定有新的東西才能讓人耳目一新,加上現參考可以從網上看直播,還有助教們協助。」
最後大家不約而同都向體育局致謝,全靠他們支持才能讓龍獅隊有更多外出比賽的機會,然而面對場地問題、業餘組織選手等問題,仍有待大家共同努力應對,繼續推動發展。
九節龍需要年青人的活力
澳門隊去年在上海世錦賽競速舞龍項目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