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體育的看法有變,但對運動員的看法仍偏向保守,尤其是當你自己、又或子女希望要以運動員作為事業,總會有所顧忌。其實時代進步,正如看電視劇亦有提到,打電競都可以名成利就,問題在於現實中又真的有電競選手因為遊戲以及自身的人氣大跌,結果變為雙失青年的真實個案,作為有志投身體育事業的年青人,當然需要三思而行。
「波牛」稱號已不合時
日前與澳門某項目教練閒談間提到,何故以前我們會稱呼那些熱愛踼足球的選手為「波牛」,似乎他們真的空有身手,學業成績卻是慘不忍睹,然而近年所見,幾乎大部份運動員品學兼優,甚至有不少教練告訴我,學習某項目既能強身健體,學員腦筋又靈活之類……。
家長看法有所不同
老友教練一語道破:「以前學生成績不好,但家長見他們喜歡運動,都會任由他們繼續;現在的家長只要稍為見到小朋友成績進不上的話,便立馬停止他們的活動,趕回家溫習為重,在這種情況淘汰之下,能夠留在不同項目中的選手,自然是品學兼優,運動成績又出色的!」
朋友更有提到,其實有可能更多體育方面出色的苗子,早就因為家長見到他們成績不濟早就要他們放棄,某程度上這樣對澳門的體育發展不是最好的選擇,但至少有些家長以及學生願意留下來參與,亦只能從這群生源當中選擇和培訓出澳門的代表。
要當優秀運動員 要有家長的支持
聽君一席話,猛然醒悟,在澳門要當優秀運動員,至少要有家長的支持,再者就是學生也要長進一些,成績上可以達到家長的最低要求(不同家長或有不同需求),接下來各個單項總會才可以用他們最大的資源投放在各位的身上,否則運動員並非有三分鐘熱度、亦不是沒有興趣或天份,而是未能贏得家人支持繼續為澳門發光發熱,特區政府又不能強行逼使有潛質及先天優勢的學生參與,主要在政策上未有配合,例如在學業成績上加分、在四校聯考之類又有加分,參考內地高校考試,運動員亦會有特定的優勢,要有政策配合,才可改變澳門的基本生態以及家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