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女排賽事要改名?

    辦了廿五年的世界女排大獎賽,今年改名為「世界女排聯賽」,並向過去多年以來未有太大起色的男子排球加大推廣,結果就是女排賽除了總決賽外,全部賽期安排在周二至周四,男子組賽事則安排在周五至周日。

女排仍舊「有價有市」

    到澳站開始前一個星期,仍有好些朋友不理解何以球賽改名?又或者何以提前在五月底舉行,過去體育界多以「五窮六絕」來形容,加上按慣例不少學校正面對考試的壓力,少了大批學生軍捧場,賽前多少對票房有憂慮,但在首天比賽的賽場之外,原來正是炎夏盛暑,卻發現有至少五個或以上組合,在周邊兜售著門票,價錢從五十至一百元一張不等,比正價還要便宜,這樣算不算黃牛呢?但還欣慰證明這些賽事還真有向隅的問題,有人可以循別些渠道買票,證明女排仍舊「有價有市」。由於要遷就閒日在學在職人士,要等到放工放學才可以來看比賽,難免會安排賽事緊湊一點。像首天晚上,中國隊與波蘭苦戰五局,八時開始的賽事,要打兩小時十五分鐘,幸好澳門地方細,假如連續三晚都要打至十時許才完場,觀眾不知會不會有壓力?不過最大壓力可能是記者們,三天都要在晚上趕截稿,認真不能鬆懈。

推廣男排要改革

    有朋友問起為何為了推廣男排,就要將原來發展得不錯的女排改制、改時間讓路等等,其實我亦覺得有點怪,至少很多一貫以來辦女排的國家地區,也不見得會因而改辦男排,那怕男排安排在周末舉行,亦不見得更多人會被吸引過去?反正兩邊的觀眾多數不是同一批人,何以不能全部都安排在周末舉行?再者男排的「不吸引」,很多人認為是球員的身高及技術愈來愈高,來回球次數便在減少,削減了觀賞時的刺激感。但朋友指出何不簡單直接針對男排目前的制度,例如從網高、以及參與人數上出發作出更新,他大膽的提出假如男子隊每一方只有三名球員,那麼球員們走動的距離會更多,緊張程度一定會提升,這些才是真正可以根治或改善球賽吸引力的地方吧!一如多年前國際排聯為了增加賽事吸引力,甚至將女球員的球衣改變成貼身一體剪裁,這種本末倒置的觀念,實在多年來仍未能得悉從何而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