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本地最缺羽毛球場 場地使用率不足是否只是錯覺

    澳門有團體調查發現,本地青年認為最缺乏的體育場地,就是羽毛球場、健身室、泳池、水上活動中心和足球場。當中政府室內羽毛球場的確供不應求,就算在望廈體育中心重啟之後,相信仍然無法完全舒緩羽毛球場緊張的情況。

逼在同一時間  場地自然僧多粥少

於是有地區工作者建議市政處轄下的活動中心以及康體場地,可以將具有條件的活動中心禮堂和展覽場地,在沒有活動舉辦時臨時改建為簡易的羽毛球場地供預約和使用,但我個人相信當這些場地沒有活動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因為大家都在上班和上學。當然大家在上班和上學時同樣對羽毛球場的需求亦會減少,一般市民大眾在使用球場、健身室、泳池以及更多康體場地的時候,都是在工餘和課餘的時間,於是變成有一個錯覺,就是有些場地,好像每天的使用率只有一半,然而這一半的時間就正是場地使用的黃金時間,大家都逼在同一個黃金時間內,租借場地當然就是僧多粥少。

如何有效安排場地

當然在大家正常上班上課時又未必沒有人用場地,他們可能是輪班工作、家庭主婦又或退休人士,類似的非按正常一般時間上下班、上下課的人士,那怕你說是不用上班的人士亦可以,相關的場地單位管理機構就要相當的精明,理解到使用者的來源,甚至可以在過去一樣,安排場地借給需要上課的學生,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整理到場地空置以及學校對場地需求的問題。

打造「智慧城市」  精準設計不同時段

事實上假如澳門真的可以打造成一個「智慧城市」,類似的大數據不可能不在掌握之中,亦不可能不可以更精準地設計出更多不同時段、不同安排以及不同項目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須有一個全面策略

社會長期都存在著「土地問題」,假如只能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話,沒有一個長期全面有效可行的策略,這樣單純找一些青年人做做問卷,又有何意義以及前瞻性?

---  雲飛揚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