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談「護照門」事件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身兼今次印尼雅加達亞運會團長一職,日前開記者會,表示因「個人意願」,過去三屆均能在所屬的空手道項目贏得銅牌的賈嘉慧,未有取得澳門特區護照,故此缺席今屆亞運會。

亞組委會後階段才通知

    事情本身不算太複雜,首先始作俑者肯定不是澳門這邊的任何人,包括特區政府、體育局、體育總會以及運動員,而是在最後階段才通知的亞運組委會。那麼組委會的對應單位呢?相信是中國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體奧會。有趣的是澳門只屬於亞奧理事會成員,而並非組織更龐大的國際奧委會成員,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過去亦有解釋過,簡單而言。國際奧委會二次大戰後有過一段「反殖民主義」的時間,好些殖民地像新加坡、牙買加甚至香港,都可以被接納,以獨立身份成為會員。可惜當年澳門錯過了申請入會的機會,國際奧委會入不成,只能成為亞奧理事會的成員,也就回應了為什麼澳門的運動員只可以參加亞運,而不是奧運。

港隊在奧運會上有前科

    沒有奧運資格的澳門體奧會,近年整體規格上都比較往日調低了不少。無論對內或對外,「牙力」自然難以與過去由首任特首何厚鏵為主席的時代比較,當然個人估計這亦未必是今次組委會「突然收緊」運動員資格的原因。若以是否擁有一個國家地區的護照,作為是否可以代表該國家地區出賽為唯一的資格證明,牽涉到的問題不少,尤其是「歸化」,或是身份認同這個問題,多少年除了亞運會,在奧運會亦有類似事件。例如早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當年香港的乒乓球手帖雅娜和林菱,以及游泳選手韋漢娜,她們其實未有香港護照,但得到賽會「網開一面」放行,到四年後便收緊要求。之前仁川亞運會亦有對香港單車手刁小娟、孟昭娟、逢瑤及楊倩玉有不同的規定,香港與澳門在體育發展上有點近似,尤其是身份問題,港澳兩地亦在不同的項目有所謂的「內援」選手,這批新「澳門人」及「香港人」,可以在「協調」下為兩地出戰大賽,反而有些歷史問題,令到非華裔選手面臨更大的人生選擇以及身份認同。

會否窒礙未來的發展

    當然我明白到像港澳兩地受到基本法的限制,很多時已明文規定了。然而我又查到像台灣那樣可以將外籍運動員在歸化一項中,只須要有專業人才審查會審核通過,則除了可以歸化入籍,兼不用喪失原有國籍,這樣豈不是更吸引體育專才?再者,澳門因為歷史原因,加上幾百年來華洋雜處,不少澳門土生土長居民代表澳門,政策上的企硬,是否會窒礙未來的發展?有沒有改善修正的空間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