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寂寞说再見 (2) Say goodbye to Loneliness (2)

俗語有云:「少年夫妻老來伴。」有老伴相隨的長者,較形單影隻的老人,相對沒有那麼寂寞。

未婚與已婚人士的孤寂感

德國在這方面也作出了相當的硏究。德國單身年青人士與已婚人士相比,並未感到更孤獨。反之,對於30歲以上的孤家寡人來說,他們會相對感到十分孤單寂寞。

與此同時,社會的認同也會影響我們對孤獨感的承受力。假如社會大衆都認為社交活動是隨著年纪增長,相應地減少。那麼,長者對老年隨之而來的孤獨生活,多會毫無怨言地接受。

硏究人員指出,若一個十來歲的少女,祗擁有寮寮兩個死黨的話,她一定感到孤單寂寞。反之,一位八旬老婦,倘還有兩個朋友來往的話,她祗會感到萬幸。另一方面,在人生的旅程中,随着年纪增長,愈加要求舆知己朋友關係更親密。孩童長至七歲左右,都會冀望有玩伴一齊玩耍。隨後便要求最少也有一個死黨。到了十二、三歲左右,更想與一些同年纪的朋友,聯群结黨。若末能“埋堆”,難免失落沮喪。到廿歲便是與異性交往之階段。若不能被心儀的對象接受,便會陷入失戀之苦海中。一般來說,人生過程,大同小異。到了我們年老時,普遍情况下,朋友和伴侶多會相繼去世,又因年老多病,行動不便,社交话动,可免則免。所以八旬老婦定會珍惜她那兩位倘在人世的好友。

如何應對孤寂

備受打擊時,大家亦隨着不同年齡,有着不同的承受力。先討論中年一群吧。在該年龄層,收入遜色一㸃的人士比收入豐厚的一群,更覺寂寞。因為社會大衆,皆已認同年老便會多病的事實。未老先衰,週身病痛,患上心臟病或中風之類的中年病患者,較之年纪老邁的病患長者,更孤苦難受。對於那些整天自怨自艾,不斷抱怨的中年人,大家定會避之則吉,朋友定必買少見少。反之,大家對那些時常發牢騷的長者,都已見怪不怪,老人脾氣差,並不當一回事。

我們該怎樣應付那些難奈的孤寂感呢?有些人竟選擇以酒精或毒品,來麻痹神經,去逃避可怕的寂寞感。那是多可悲!當我們感到孤立無援時,最好是與朋友,再次取得聯絡,重建友誼。亦可盡量參與各種有益心身的社區活動。例如一些興趣班,運動項目,甚至充當義工以充實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接近宗教,以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大家可到教會去認識一些弟兄姊妹,冀能得到多一點的關愛和指導。總而言之,是要盡量排遣負面的思維,極力參加能给與個人關愛,心理輔道和增強歸屬感的社區活動,從而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鄒錦珍

標籤: